分類: 2023

普及電動車 亦要注重回收方案

(2023年5月6日 專欄) 上海車展上周四(4月27日)落幕,傳統燃油車風光不再,代之而起的場內焦點,是中國電動車領頭羊比亞迪,連同新興的「蔚小理」(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大車商的簡稱)、哪吒、零跑等內地新能源車品牌;其中比亞迪推出首款造價近110萬人民幣的豪版越野SUV「仰望」,僅兩天便收到1.3萬張定單而撼動車壇。《紐約時報》報道稱,「電動汽車已經站穩腳跟,而中國汽車製造商在該領域正處於領先。」

快樂做自己相信的事

(2023年4月21日 專欄) 提及淨灘和實踐綠色生活,大便妹(Yeungs)是位響噹噹的人物。對於她的堅持,人們常常丟出大量疑問:力量從何而來?想過放棄嗎?何以如此堅定樂觀地回應看似徒勞無功的事?

樓上閂水喉

(2023年4月7日 專欄) 幾年前與某環保團體話事人同行,對方喜孜孜說「天降橫財」,稱有知名企業主動開出大支票,條件是替企業回收飲料膠樽。他沒告知金額,但我心裏有數。我怎麼那麼篤定?因為,這家企業找過我們。

撥開雲霧

(2023年3月10日 專欄) 在印度,每有高官或外賓到訪,城鎮通常會重新粉飾街道,填平地上坑洞等,讓自己變得體體面面。二月上旬,孟買官員出新招迎接總理莫迪—灑水。灑水為何事?原來孟買踏入冬季,大部分時間被霧霾籠罩,潑濕街道和大樓,是期望能壓下空氣中的污染灰垢。

回收有局限 源頭減塑才是正道

(2023年3月11日 專欄) 近年掀起全球減塑潮,彷彿有望遏止塑膠污染,但《紐約時報》環保記者Somini Sengupta前陣子一篇題為「猜猜看?是更多塑膠垃圾」(Guess What?More Plastic Trash)的報道,潑出一大盆冷水。她揭示了「不方便的真相」:2021年全球合共用了1.39億噸即棄塑膠,較2019年大增600萬噸;至於高喊入雲的口號「回收、回收!」根本成效不彰,大部分塑膠製品的回收三角符號都是騙人的,「回收萬能論」說穿了是失能。

廢物殖民主義

(2023年2月10日 專欄) 俄烏戰爭引爆出一場大家可能沒料過的大戰,戰線不單覆蓋整個歐盟,還延伸至十萬八千里外的東南亞,波及馬來西亞、印尼及越南等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