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23

綠惜地球就《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進度報告》的回應

(2024 年 3 月 22 日新聞稿)政府於今日將《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進度報告》上載到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網站,並公布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的處所名單,清單上只有 14 個處所,政府大廈更只有西九龍政府合署會參與,與早前民間期待的全面、大規模測試相去甚遠,綠惜地球擔心是次測試規模和成效有限,未能讓民間從中學習實際操作和釋除民間疑慮。

綠惜地球回應《2024-25年財政預算案》

(2024 年 02 月 28 日新聞稿) 財政司司長今日公布《2024-25年財政預算案》(下稱預算案),綠惜地球認為預算案在綠色基建、金融和運輸的發展著墨甚多,可惜未有乘著垃圾徵費的契機,加快循環經濟的發展。以下是綠惜地球對預算案的回應:

廢物棄置量高踞不下 十年減廢目標成泡影

(2023 年 12 月 22 日新聞稿) 環保署在今日公布《2022 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都市固體廢物總棄置量為 406 萬噸,較 2021 年微跌 2.0%。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為每日 1.51 公斤,略低於 2021 年的 1.53 公斤。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為 32 %,較 2021 年微升 1 個百分點。

生產者責任計劃宜進取 展治膠災決心

(2023年12月6日 專欄) 最近百事可樂登上國際新聞,原因卻不是業績驕人,反倒是因為膠廢嚇人。就在上個月中,美國紐約州檢察當局入稟法院控告百事,指控公司生產的塑膠包裝污染河道,影響當地居民的食水源頭。政府一方要求百事清理膠廢,並要在產品加上有害環境的標示。

應對氣候變化 施政要更大力度

(2023年11月4日 專欄)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星期三發表《施政報告》,宣讀時間歷時200分鐘,比近月大熱的電影《Oppenheimer》來得還要長,也創下歷屆之最。可是在云云政策之中,環境及新能源方面的政策卻著墨不多。鑑於近月接連發生水浸、酷暑等氣候災害,公眾愈來愈關注氣候變化對香港的影響,可是在施政報告中少有相關政策,這不免令筆者憂慮當局對氣候議題的重視程度,以及對應的環境新政力度不足,未必能應對氣候變化及協助市民準備廢物徵費。

Hong Kong’s ban on single-use plastics will make for a memorable Earth Day next year

(23 October 2023 HKFP)

On the 18th October 2023,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 made an impactful decision that will shape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for years to come. Lawmakers passed a law to ban single-use plastic items, marking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future. This monumental legislation will come into effect on the 22nd April 2024, which will be Earth Day, making it a truly memorable occasion.

借鑑外國經驗 生產者責任制治「膠災」

(2023年11月1日 專欄) 行政長官李家超剛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雖然對環境政策着墨不多,但值得一提的是,當局似乎會祭出「生產者責任制」來遏止塑膠飲品容器和紙包飲品盒繼續氾濫。綠惜地球歡迎立法建議,惟希望當局能「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阻止「膠災」繼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