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22

塑新生停產 綠惜地球促當局今年內提交生產者責任草案

(2023年06月18日新聞稿) 全港首個最大規模的準食品級 (rPET) 塑膠回收設施塑新生有限公司 (New Life Plastics Ltd),四月中暫停生產。停產的其中主因,是香港廢膠樽回收率低,供不應求。綠惜地球稱,「大有來頭的塑新生也難永續經營,反映政府再不盡早推出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法規,回收再造業者將繼續『無運行』,並打擊公眾的回收信心」。

人均廢物棄置量重上巔峰 登千禧後高位 減廢夢勢幻滅 疫後垃圾量恐更失控

(2022年12月29日新聞稿) 環保署公布《2020年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下稱都固報告),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為每日1.53 公斤,較2020升6.25%,是自2000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同時重回2018年、即疫情前高峰。綠惜地球(下稱本會)認為數據顯示政府減廢政策失效,憂慮疫情過後,廢物量只會與日俱增,促請政府務必於2023年落實都市固體廢物徵費,達至源頭減廢。

綠惜地球發言人表示:「2021年疫情未過,廢物量已大爆發回到高位。隨着防疫措施完全鬆綁,日後各項經濟活動恢復時,預視垃圾量將更失控。」

我見過人造衛星

(2022年12月23日 專欄) 某個星光燦爛夜,我目睹人造衛星,從天的一邊畫到另一邊,很驚喜。我說的不是在世界某個荒野角落的星空奇遇,而是我們香港的西貢萬宜西庫。多少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那漫天星海烙下的震撼。

距離新階段膠袋徵費尚餘十日 政府應及早加強宣傳

(2022年12月21日新聞稿) 膠袋徵費水平將於12月31日增加至一元,並收緊對冷凍食品使用膠袋的豁免,以及限制街市每宗交易只可免費提供一個購物膠袋。眼見新階段徵費落實在即,綠惜地球(下稱「本會」)留意到各大超市仍未收起平口袋,任由顧客取用。同時,街市是市民使用最多購物膠袋之場所,但暫未見政府推出相應的大型宣傳,擔心新措施實施時易生誤會。本會呼籲政府把握時機宣傳,讓新階段徵費順利落實,從源頭遏止塑膠污染。

三色桶的宿命

(2022年12月9日 專欄) 「我哋走喇!」市區的路邊三色桶近月相繼貼出這標示,並附上「此回收桶將於xx月xx日後撤離」的訊息,意味服務市民二十四年的三色桶,將於今年內陸續退場。

牀前明燈

(2022年11月25日 專欄) 同事在凌晨拍到這幀照片,從住戶窗上清晰映照出「Mc」兩個大大的英文字母。它們來自著名快餐連鎖店的燈光招牌,橫跨三層樓那麼高,招牌底處還標示着代表全天候營業的「24」字樣。牀前明燈,房子內的人如何安睡?事主答:「拉上窗簾」。

燈光約章漏洞多 苦主受害無路訴

(2022年11月28日新聞稿) 綠惜地球調查發現,環保署上月底更新的《戶外燈光約章》(下稱「約章」),雖要求參與者提早一小時 (即晚上10時至翌日早上7時)關掉動態的燈光裝置或將其轉為靜態模式,但存在兩大漏洞,即 (一) 對拒絕參與者無約束力,(二) 未有規管燈光的亮度。本會批評,「這導致自願性的約章繼續是隻無牙老虎,受光滋擾影響居民依舊有冤無路訴。」

查理斯會後悔嗎?

(2022年11月11日 專欄) 不久前寫英王查理斯,提及BBC記者問他怎樣看「激進」環保組織「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也就是新聞畫面經常看到的佔領、堵塞交通樞紐、或裸體抗議不公等非暴力行動。查理斯沒出言譴責,反而略帶激動地說,年輕人覺得(氣候變化上)甚麼都沒改變,「當然感到沮喪,我完全理解。」

全面防治光污染 達綠色復甦

(2022年11月5日 專欄) 香港各區商住大廈混合發展,商業燈光如招牌、射燈LED屏幕等,裝在人家住宅窗外或正對面,光綫直照屋內,並不罕見。試想像那些居民的睡房,關燈後仍然「燈火通明」,拉下窗簾還有光綫漏進房間,不但令人難以入睡,甚至帶來健康問題,是多麼的無奈。

槍聲未完

(2022年10月28日 專欄) 法庭判決甫公布,一直留意案情的某官員「嘩」的一聲,慨歎「咁都告佢唔入」。其實他,「嘩」了不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