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 環保署發放2017年的減廢成績單《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指出港人平均每日扔掉1.45公斤垃圾,是199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2013年開出2017年1公斤的中期減廢期票,宣告無法兌現。
月份: 2018 年 12 月
減廢中期成績表「唔合格」 亟須加快落實廢物收費政策
(2018年12月27日新聞稿)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許諾,要把2017年的都市垃圾棄置量減至人均1公斤,不過,環保署今日發布的《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7》顯示,人均廢物棄置量不減反增至1.45公斤,意謂減廢成績「唔合格」。綠惜地球表示,香港更要盡早落實廢物收費政策,遏止居高不下的垃圾棄置量。
慎防洋垃圾攻港 垃圾收費更須盡早落實
(2018年12月24日新聞稿) 經常說香港沒有工業,但2017年香港工業廢物棄置量,竟較2016年大幅增長20%,打平了1991年的紀錄,並遠高於「家居廢物」(0.1%)、「都市固體廢物」(3.7%)和「商業廢物」(6.3%)的增幅。綠惜地球警告,這當中大量垃圾其實來自外地,環保部門有責任拒諸門外。而未有垃圾收費前,這些「洋垃圾」即使在香港傾倒,幾近零成本,並不公平。
減廢是對清潔工最佳的關顧
(2018年12月15日) 拜訪台南市環保部門,發現當地清潔工並非每日收集家居垃圾,而是一周四次。問原因,官員答因為減廢做得不錯。我打趣道,清潔工其餘三天不是很閒?
Hong Kong’s war on plastics poised to get four times stronger
(15 December 2018) With more plastic bottles dumped every day, a new strategy developed by the ‘Drink Without Waste’ initiative will tackle the problem on four fronts.
生產開大水喉 即棄包裝減廢難
(2018年12月15日) 香港民間上周四公布首份即棄飲品包裝報告,揭示香港去年生產的即棄飲品容器,超過21億件。把這個天文數字拉到生活,就是香港人平均每三天便會喝掉兩瓶膠樽、鋁罐、紙盒或者玻璃樽的即棄包裝飲料;而飲完的樽樽罐罐,8成以上被扔到堆填區。
歡迎業界提出減塑承諾 惟望有更進取減塑目標
(2018年12月6日新聞稿) 面對全球即棄塑膠危機,國際企業相繼提出減塑目標及時間表。綠惜地球調查了本地主要飲品生產商的走塑措施,發現整體上欠缺進取承諾,質疑減塑成效。
環團委託大學進行民意調查 85%市民支持垃圾按量收費
(2018年12月4日新聞稿) 綠惜地球、綠領行動、綠色力量、長春社及綠色和平五個本地環團,委託大學就市民對廢物收費立法取態進行獨立民意調查,85.5%的受訪者支持以污者自付原則處理垃圾,態度正面。值得留意的是,調查發現,基層受訪者(月入$9999或以下,公屋戶受訪者)分別有83.3%和86.4%「支持實施垃圾徵費,以減少廢物量」。環團發言人表示,調查反映基層同樣關心減廢,同時願意承擔應有的綠色公民責任,相信在政府向綜援戶等提供補貼等措施後,能進一步釋除經濟負擔的疑慮。
減塑:同志仍需努力
(2018年11月29日)誰料到關注塑膠污染的全球運動,近兩年那麼風風火火?
四電一腦大致暢順 廢雪櫃仍需努力
(2018年12月1日)四電一腦政策自八月實施以來,有說亂像叢生,非法棄置情況嚴重。我跟傳媒實地考察20個垃圾站,總結是:整體大致暢順,沒坊間說的誇張,但局部環節值得關注,尤其是廢舊雪櫃的處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