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新聞稿) 香港2019年預先包裝糖果產品 (朱古力、香口膠、糖)生意額達41億元,但同時消耗掉3.4億個塑料外包裝,當中還未計入獨立包裝。本會指出,糖果塑料包裝沒要求用上統一的塑料、不少還使用複合物料、而大部分包裝欠缺回收標示,或被食物污染,近乎不能回收,往往淪為垃圾。
分類: 2019
Coronavirus pandemic is a warning from Mother Earth: the world cannot return to business as usual
(5 June 2020) The Covid-19 pandemic that has harshly threatened human health and the global economy over the last five months is the most severe warning ever given by nature. Will political and business leaders ignore this warning and continue to put economic growth first?
通識題:除蓋回收利多於弊?
(2020年5月28日專欄) 如題,回收飲品膠樽要先擰走瓶蓋嗎?這個命題,答案可以很兩極,歡迎思考自主作答。說要拿走者,指瓶蓋、瓶身,瓶身招紙分屬不同材質,混在一起影響再造質量,主動分開既盡綠色公民責任,又可增加回收再造效益,何樂而不為?
戴著腳鐐起舞?
(2020年5月30日報導) 看過《垃圾圍城》、《塑料王國》這兩部紀錄片,一定讚嘆導演王久良的能量。他的影片不單感動觀眾,還撼動中央,促使北京斥資上百億元整治周邊數百座違規堆填區,並且收緊了國家的洋垃圾進口政策,改變全球垃圾貿易的格局。王久良並非官二代、也沒靠山,連大學都沒唸完,卻在中國體制下贏得這張亮麗的成績單,殊不簡單。
大欖山火的哀歌
(2020年4月26日專欄) 前一周星期五(17 日)晚飯期間,行山朋友傳來元朗公庵山一帶的山火消息。心裏即時想:「又山火?」這數個月來山火頻生,幕幕驚心,一不是大型長命火,就是以往甚少發生山火的漂亮郊野點,如城門針山、西貢嶂上等,也燒起來。朋友傳來的照片中,雖只見黑漆的山線和熊熊烈火,還是一眼認出15 年前曾在此處附近植樹。
綠惜地球就「塑膠廢物管理」文件之回應
(2020年5月25日公開信) 綠惜地球歡迎環保署提出各項對應塑膠廢物挑戰的措施,並提出以下建言,強化及補充不足。
綠色復甦之路 不要浪費「好危機」
(2020年5月16日報導) 去年,有家網上醫療保健服務公司股價低見28.55元,勁蝕7.5億元。然而,疫情後大家轉以綫上問診,今年4月23日股價攀升至123.3元的高位。乘着視訊工具行情見好,該上市公司成功開拓東南亞市場,報載光是在印尼,每日便接獲近萬次綫上諮詢,較疫情前急增一倍。
灰濛濛中看到綠?
(2020年5月14日專欄) 水龍頭大開,水缸滿瀉,大家提着杯碗瓢盆賣力掏水,滿頭大汗之際回過頭來,看到滿溢的依然滿瀉。邀環保圈朋友看火熱登場的紀錄片《The Story of Plastic》,看畢,幾位朋友私下說「好灰」。
疫症之後 綠色復甦不該缺席?
(2020年5月15日新聞稿) 這次疫情,帶給全球人類沉重的教訓;但在人類減少污染活動下,地球先生難得放長假,暫且回復藍天綠水。既然知道現行的經濟模式及生活方式不可持續,是否在所謂的「回復正常」後,依舊走高碳、趕盡殺絕自然生態的老路?
視訊經濟崛起 疫市環保新大潮?
(2020年5月2日報導) 2008年金融海嘯催生了「共享經濟」,這次的新冠狀病毒會否促成嶄新又兼顧環保新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