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品膠樽數量長年位居全球海洋垃圾前列,為監察海廢的重要指標*。過去一年,綠惜地球進行了40場淨灘,清點出共10,349個廢膠樽,完成了《飲品膠樽品牌調查年度報告(2019-2020)》。報告發現,香港灘岸出現最多的三大膠樽品牌垃圾,分別為近年進軍香港、華潤集團旗下的內地品牌華潤怡寶,全球飲品巨企可口可樂、及本地的維他。...
規管全球有害廢物貿易的《巴塞爾公約》(下簡稱「公約」),2021年起正式管制廢塑膠貿易。香港這個自由港,一直是垃圾貿易的中轉重鎮,過去對中國大陸荼毒至深。香港政府雖聲稱履行《公約》,惟本港廢塑膠主要來源地美國並非公約的締約國,仍可能利用香港這個自由港作惡。故此,8個環保團體促請環保署及海關,嚴格執行《公約》,重點抽查廢塑膠主要來源地的貨櫃,並主動定期向立法會及公眾匯報把關工作,向全球不屑商人發出「香港不再是垃圾貿易自由港」重要訊息。...
今天是「國際水資源日」,台灣中南部水塘早前卻拉起警報,存水量最大的曾文水庫,儲水量僅剩15.3%,全台灣四分之一農田因缺水休耕。別以為這只是台灣一地的旱情,若情況再拖2個月,不但衝擊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的股價,還可能進一步打亂全球芯片(又稱晶片)的供應秩序。...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膠樽生產者責任法規公眾諮詢(下稱諮詢),六個環保團體回收一百個膠樽,並連同寫有「回贈一毫冇誘因,百個膠樽得十蚊」的瓶中信,在立法會外向環境局請願。環保團體促請政府改為採立國際間行之有效的按樽制,並提高按樽金額,同時把紙包飲品盒等塑膠飲料容器納入規管。...
環保署早前發表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諮詢文件,提議每交還一個膠樽,獲回贈一角。綠惜地球指出,上周一環保團體界別的諮詢中,多個發言的環團代表質疑回贈金額太低,效果存疑。綠惜地球指出,「當局捨國際間行之有效的按樽制,而傾向採用回贈,只為行政便利,卻犧牲了減塑初衷。」...
香港即使在大年初一,仍有清潔工開工清理垃圾。不過,在毗鄰的東南亞國家,尤其是靠近涉嫌違法廢塑膠回收場的村落,一年365日也被當作垃圾崗,成千上萬袋垃圾被丟棄在附近,承受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的惡臭,甚至是「夜來香」──濃濃的燒膠味。而鄰國近年環境屢遭受荼毒,其中一個「國際聞名」的幫兇,竟然就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