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對旱情 求神不如求己
(2021年03月22日 評論)今天是「國際水資源日」,台灣中南部水塘早前卻拉起警報,存水量最大的曾文水庫,儲水量僅剩15.3%,全台灣四分之一農田因缺水休耕。別以為這只是台灣一地的旱情,若情況再拖2個月,不但衝擊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的股價,還可能進一步打亂全球芯片(又稱晶片)的供應秩序。
台最大水庫 儲水量僅剩15.3%
愈益變化難測的老天爺,去年罕有地沒讓颱風過境台灣,蒼天不降甘霖,除曾文水庫外,台中的石岡壩、南投霧社水庫、苗栗明德水庫、新竹寶山第二水庫的存水量,全部徘徊10%水平邊緣;全台第四大的台中德基水庫,儲水量更創47年新低,只餘7.6%;台南白河水庫的蓄水量,甚至歸零。
里昂證券近日就台灣缺水窘境發表策略報告,指台灣政府和企業若無法在2個月內提出「撲水」方案,恐將打擊去年力撑台灣經濟的科技產業,其中又以半導體、面板、電路板受害最深,即包括台積電和聯電等半導體巨企。
半導體業「食水深」,旱情下首當其衝。我說的「食水深」,豈止利錢厚,還有耗水量大。
生產12吋晶圓 耗水逾萬公升
總部設於香港的非牟利組織「中國水風險」指出,每塊12吋晶圓的生產過程需耗上8,327公升食水和5,678公升「超純水」(Ultra Pure Water)。甚麼是超純水?它的純度較飲用水高出數千倍,得以1.4至1.6倍的飲用水來提煉。試想像,小小一塊晶圓已經「吃掉」1萬多公升用水,每月處理4萬塊晶圓的大型加工場,耗水量不得了。
疫情打亂全球的芯片市場,導致福士(Volkswagen)、日產(Nissan)、福特(Ford)、三星(Samsung)、蘋果(Apple)等國際巨企爭奪芯片貨源,促使台積電等大戶水漲船高。為應付國際市場需求,台積電每日的耗水量超過15萬噸,一整年下來,便抵得上全香港超過20天的用水量。
做好節約減排 更符合天道
照書說,台灣海島型的地理環境,平均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是全球平均兩倍以上,應無缺水顧慮。實際情況卻是,台灣人均每年水資源分配量只及全球平均的六分之一,歸納因由如下:第一,山區陡峭、河川短促的地形,加上水土保育不足,雨水大多迅速流入海洋;第二,在全球氣候變化下,短時間暴雨的次數增加,雨量來得猛,卻因地形因素流失得更快,無補於事;第三,水庫淤積嚴重、自來水管高滲漏率、水費偏低以致缺乏節水誘因等,也一一影響食水供應。
台灣有一說法,指在清朝、日治時期和1963年遇上大旱,台中大甲鎮瀾宮舉行祈雨法會後,均獲神明庇佑,求雨得雨。面對這次災情,3月初亦有以千計信眾齊集求雨,期望媽祖再顯神威。
面對旱情,望天打卦可以理解,但地球先生病了,無法全歸咎地形地貌,人類更應反求諸己,做好節約(節水及節能)減排(例如污水循環再用),或許更符合天道。台積電大概也明白水資源稀缺將威脅產業長遠發展,在2019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裏強調「水管理」,並在節水及使用再生水下功夫。去年,台積電更參與RE100的國際倡議,成為全球首家半導體業者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生態保不住,神山也可崩塌–這是台積電、台灣,乃至全球都要懂得的生存之道。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1年03月22日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