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以及全球氣温不斷上升,究竟是甚麼導致氣候變化?我們應如何解決這個環境危機?

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

香港人均碳排放量在2022年為4.55公噸,港府於2020年承諾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環境局於2021發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下稱《藍圖》),聚焦在發電、運輸及廢物管理三大排放源頭上減碳,以期在2035年將人均碳排放量降至2至3噸,繼而在2050年前實現零碳排放。

現時本地發電組合仍嚴重依賴煤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另外就是核能;至於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於2018年底在由政府和兩電引入「上網電價」計劃後,始逐漸增長。減碳有價,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需要大量基建和金融投資,我們必須投入足夠資源,確保快速和平穩地過渡至零碳能源的目標。

政府須同步提高建築物和設備的能源效益標準,私人企業亦須在提高建築物上實踐,並在商界、校園及家庭推廣和落實節能。

節能所需的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市場上已具備相關技術。若採取適當的措施,可在短時間內「節能慳錢」。

但浪費能源的情況比比皆是,從家中、辦公室,甚至到商業區逛一圈,你會對此感到驚訝。抬頭看見浪費能源的大型LED廣告招牌,映照出全球罕見的光污染現象;商業大廈和政府建築物故意中門大開,陣陣冷氣向街上行人迎面吹來。種種行為都反映虛耗能源,圖添溫室氣體排放,加劇全球暖化。

改變始於足下,綠惜地球樂意為你辨識有效減碳的範疇,通過改變行為和採取行動達至低碳生活。

如欲了解更多,請電郵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3708 8380,綠惜地球樂意為您提供更多環保訊息。

香港成為碳中和城市

在2022年,發電是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佔63%,其次為運輸 (19%) 和廢棄物 (8%),當中廢棄物的碳排放主要來自堆填區有機廢棄物分解。上述計算尚未包括我們消費過程產生的隱含碳排放。

本港不足1% 的發電供應來自太陽能或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儘管本港電動私家車的普及程度不遜亞洲其他城市,但它們並非使用零碳能源充電,因此不可完全視作零碳交通工具。

要將香港轉變為碳中和城市,政府必須針對上述三大排放源,透過區域合作,增加本地和大灣區零碳和清潔能源的發展,並各自按目標和時間表落實;同時堆填區亦非廚餘等主要有機廢物的歸宿,而須送到可產生生物能源的設施處理。

除專注上述三方面的減碳工作,本港須設法依靠大自然來吸收二氧化碳,以提高減碳能力和速度。香港農業用地雖然不多,但再生農業是一種有效的自然方法,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物質,固定在植物及土壤中,同時提供優質土壤供種植糧食。

香港 40% 土地已劃為郊野公園,但仍有很多荒地不被樹林、甚至植被覆蓋。政府應與各界合作,通過種植本地樹種增加森林覆蓋率,這將有助藉永續的自然碳匯途徑儲存更多溫室氣體。


氣候變化

減少依賴化石燃料及核能

香港應加快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並充分發揮其潛力。海上風力發電場技術一日千里,成本亦不斷下降,兩家電力公司應盡快向政府申請興建海上風力發電場,為香港提供零碳清潔能源的選擇。

香港17個水塘很適合裝置浮動太陽能板,政府可通過綠色債券集資,配合嚴格的環境監測和控制,在所有水庫迅速建立相關發電系統。而政府已經在兩個水庫進行試點項目,足以證明其可行性和效用。

電力公司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未來也可接收氫氣等零碳燃料,以供發電和運輸需求。

化石燃料會排放溫室氣體,而核能均亦會產生大量高污染的核廢料,並對人類構成長期安全風險,若香港能加快發展以上零碳能源,便可大大減少對此的依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