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污染「爆水管」 減塑公約不容緩
(2023 年 6 月 3 日 專欄)聯合國大聲疾呼,關掉塑膠污染的水龍頭(turning off the tap),過去幾天,175國代表在巴黎召開談判,制定全球首條減塑公約,希望在2040年以前,大幅減少8成的塑膠污染。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開幕會議上表示,「塑膠污染是一顆計時炸彈」,首要任務是減少以石化為基礎的塑膠生產,並盡快禁止污染最嚴重的即棄塑膠產品。
全球產量激增 計時炸彈須速拆
水龍頭與計時炸彈如何扯上關係?聯合國環境署表示,回溯1950年代,全世界的塑膠產量為200萬噸,至今已激增215倍至4.3億噸,倘一切照舊(business as usual),2060年的製造量將較2020年增加兩倍。與其說是開大水龍頭,不如形容為「爆水管」更貼切。
源頭的肆意生產,末端同樣失控。海洋每年吞下的塑膠垃圾,估計多達1,100萬噸,如來不及拆彈,到了2040年將翻兩翻至2,900萬噸,相當於在這個星球每公尺的海岸綫上,傾倒50公斤塑膠。
看罷這大堆數字,應該能感受到這顆炸彈有多重磅,問題有多十萬火急。然而,當議題涉及每年一萬億美元以上的貿易額、還有石油生產國和石化產業的利益等,會上諸國難免七嘴八舌。
邊提高回收率邊增產 屬退步方案
有指美國、中國和沙地阿拉伯等國,因其龐大的石化產業,不希望公約具強制性,改而提議加強回收和改善廢物管理,試圖保住大規模生產的非永續模式;然而,誠如法國生態部長Christophe Béchu於會前警告,邊提高回收率邊繼續增產,是個退步的方案。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先減產,其次才是增加回收比例。
Christophe Béchu並非曲高和寡,由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秘魯、挪威、盧旺達等50多個國家組成的「雄心聯盟」(The High Ambition Coalition),便呼籲全球在2040年前結束塑料污染,同時認為公約必須把塑料設計標準化,以確保產品的耐用性、可回收性和安全性,實現兼顧環保和人類健康的塑料循環經濟。
氣候談判前車可鑑,要談得攏塑料公約,必須獲得中、美兩個塑料生產及消耗大國的積極響應,否則端出來的條款,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聯合國安排了5輪談判,務求在明年底前擺平各方利益,催生出首條國際性的塑料公約,而這次第二輪的巴黎會議,目標是起草條約初稿,以便在11月的第三輪肯雅會議上商討。
聯合國規劃署指出,即使2040年減得了8成污染,餘下的兩成仍多達一億公噸,幾乎等同500萬個貨櫃的重量,要是排成一列,足以延伸3萬公里,夠往返香港和北京7次半之多。所以說,時間不等人,塑膠遺害也如此。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事務總監
2023 年 6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