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回收塑膠能解決全球海洋和海洋野生動物面對的威脅,因為這個想法既「錯誤」也「行不通」。發表這番言論者,不是環保團體或「阿茂阿壽」,而是英國首相約翰遜。印象中,這是第一次有重量級國家領導人刺破大家的回收夢。...
移居台北一年半,早習慣聽到「雪糕車」音樂,就知道是掉垃圾之時。幾經歷煉,我們已熟知哪天只收廢紙膠袋、哪天才收納瓶子;還有逢周三、周日停收廢物,就別傻更更提着垃圾袋下樓癡癡地等……
垃圾收費草案終於在8月26日獲三讀通過,對源頭減廢,減低堆填區的處理壓力本應可喜可賀;惟法規一出,新聞報道、各大社交網絡、討論區卻是質疑、負評之聲不絕,環保團體亦紛紛表示保留。綜觀而論,市民普遍對回收配套不足及非法棄置感擔憂,環團則憂慮法例生效日遙遙無期...
"香港每日往堆填區扔掉約500萬個飲品膠樽,出口回收率卻只得卑微的0.5%,代表大家每飲完100瓶飲料,能送到回收場的膠樽平均不夠1個,情何以堪。環保署正開展「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公眾諮詢,建議市民每退還1個膠樽,可獲1角回贈獎勵;有民間組織更認為,僅5仙的鼓勵已經足夠,又把獎勵計劃和環保團體倡議的「按樽制」混作一談,讓人有魚目混珠的感覺。 "...
(2021年03月06日 評論)環境局過去承諾的減廢大計泡湯,減量和回收目標均不合格,最近又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提出「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的願景。其中「零廢堆填」四個字,最吸引我。...
(2021年03月05日專欄)這是一則「帶眼識數字」的警世文,附帶一個記者幾年前尋根問柢挖出來的一段故。它源於環境局近日的一段話:「觀乎過去十年間的宏觀數據,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產生量由二○一○年的六百九十三萬公噸,降至二○一九年的五百六十七萬公噸,減少了18%。」廢物產生量減少,總算有交代,該開香檳了嗎?...
我们使用 cookies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提供个性化的广告或内容,并分析我们的流量。通过点击“接受所有”,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