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惜地球回應《2024 年施政報告》
(2024 年 10 月 16 日 新聞稿)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綠惜地球發現《施政報告》雖有提及環境保護的措施,但不少只是舊調重彈,而氣候政策更是著墨甚少。本會建議當局提出更積極的環保政策,以應對氣候和環境問題。
廢物和資源管理
政府在今年五月暫緩垃圾徵費後,提出多項減廢和回收措施作善後,今年的《施政報告》則搬字過紙,提出增加公共回收物收集點、廚餘收集設施等。本會憂慮減廢政策力度欠奉,未能帶頭重振社會減廢的風氣。至於政府力推垃圾焚化,本會認為焚化成本高昂,光是 I-Park 1 的造價和十五年的營運費已達 314 億元。焚化除了只屬末端處理方案,更有潛在的環境和健康風險,成效遠不及生產者責任計劃、垃圾徵費等源頭減廢措施,至於生產者責任計劃,去年《施政報告》已提出要在今年提交法案,但至今仍然未見蹤影,本會冀當局能如期完成立法。本會敦促當局切勿依賴焚化,更不宜以減廢風氣轉弱為由,再三拖延源頭減廢的措施。
新能源應用
《施政報告》建議「設立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用量目標 」,綠惜地球認同香港須設立相關目標,但目標為何,仍待當局制訂。本會建議當局綜合日本(2030 年達 10%)、歐盟(2030 年達 6%)和中國內地(2030 年達 5%)等地的案例,採納較進取的標準,逐步過渡至潔淨能源。
氫能方面,當局延續去年施政報告的舉措,提出「明年提交條例草案,確保氫燃料安全使用」。綠惜地球建議當局就綠氫的應用提出時間表,並考慮從外地引入綠氫,配合本地的產業示範,以加快氫能發展。
至於交通方面,政府將為新能源運輸基金預留7.5億元,資助的士業界和專營巴士公司購置電動車輛,並推出氫燃料電池重型車輛資助試驗計劃。本會歡迎相關舉措,然而電動車電池壽命一般為8至10年,香港引入的第一批電動車快將需要更換電池,當局宜趁「換電潮」開始前,及早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妥善規管電池的處置和回收再造。
氣候政策
香港平均氣溫連年上升,極端天氣狀況越發常見,氣候變化的威脅正步步迫近,然而今年《施政報告》未見有針對性的氣候政策。本會認為當局宜檢視和評估氣候變化對基層住屋、勞工和工商業等界別的風險,有系統地協助社會各界應對極端氣候。
交椅洲人工島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重提人工島工程,擬在年底前展開填海的環評程序。交椅洲人工島工程除了會損耗資源、破壞環境,更會對公共財政構成沉重負擔,形同「倒錢落海」。本會敦促政府考慮庫房空虛和經濟疲弱,勿再推進人工島工程。
傳媒查詢
綠惜地球總幹事 劉祉鋒
綠惜地球副總幹事 黃子勁
電話:3708 8380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