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文章 新聞文章

新聞文章

綠惜地球回應環境保護署生產者責任計劃文件

datetime2022-07-28
分類
標簽
images

致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環境)/環境保護署署長,環境保護署廢物管理策略組:

 

綠惜地球回應環境保護署「An Alternative Model on a Market Basis for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 on Plastic Beverage Containers (PPRS)」文件


自 2016 年以來,綠惜地球一直推動關於塑膠飲品容器的生產者責任計劃。 2021 年,環境保護 署 (環保署) 的初步 PPRS 框架引發業界熱烈討論即棄膠樽可接受的回贈水平。環保署文件指諮詢 期內收到超過 4,600 名市民和組織提交意見;同期,綠惜地球和其他環團的社交媒體共錄得超過 2,000 次連結點擊到環保署諮詢問卷頁面。

本會審慎歡迎環保署於 2022 年 6 月提出的 PPRS 替代框架,但本會憂慮以下幾個漏洞將阻礙 PPRS 落實減少即棄塑膠的目標:

• 最低退款金額(HK$0.1)太低,難以鼓勵廣泛市民參與

• 第一年的回收目標並不進取,落後於業界及其他國家/地區做法 • 替代框架對於源頭減量目標隻字不提

• 替代框架將責任從生產商轉移到系統營運者(SO)

• 其他即棄塑膠飲品容器類型被排除在外

以下部分進一步闡述了綠惜地球對有效 PPRS 的要求;就 2022 年 6 月 6 日環保署文件的逐段建 議列於附件 A。

此外,TGE 於 2022 年世界環境日發布第三次年度即棄膠樽品牌調查結果(2020-2021),呼籲 本地乃至內地飲料生產商和政府立即採取行動,應對全球海洋廢膠樽的環境危機。有關研究結果 的詳情,請參閱附件 B。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 3708 8380 或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高級項目主任劉 兆朗聯絡。

感謝您的關注。

劉祉鋒 綠惜地球 創辦人及總幹事

1. 最低退款金額應為至少 HK$1

在 2021 年公眾諮詢期間,綠惜地球等環保團體對 1000 多名隨機抽取的香港市民進行民調。 結 果顯示,政府提議的 HK$0.1 回贈金額未能提供足夠誘因令香港市民回收即棄飲品膠樽。不論收 入或社會地位高低,提供足夠經濟誘因是行為改變的基石。因此,環保團體一直建議最低退款金 額為 HK$1。此外,飲品生產商和零售商應向消費者清晰提示按金價值,例如印在膠樽、購買收 據和貨架的價格標籤上。

下圖展示其中兩條民調問題的結果,只有 HK$1 的退款才可以推動超過 80% 香港市民進行回 收。有關該研究的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以下連結。

資料來源: 香港民意研究所 (連結: https://bit.ly/3ncAvfQ)

另外,綠惜地球分析其他實施 PPRS 的國家/地區,包括德國、丹麥、美國(紐約)和澳大利亞 (新南威爾士州)等,每個膠樽的退款金額從最低 HK$0.3 到最高 HK$3.14 不等。平均價值為 HK$0.93 。 考慮到香港的社經水平,綠惜地球促請署方以 HK$1 為最低退款額。

2. 膠樽回收率目標應為:2025 年或以前達到 70%,2027 年或以前達到 90%

由香港本地飲料生產商、零售商和環保團體成立的「免「廢」暢飲」聯盟早於 2018 年宣布在 2025 年或以前,塑膠飲品 PET 樽的回收率可以達到 70%,金屬罐回收率達到 90% 以上。綠惜 地球不解為何環保署落後於業界,將 PPRS 實施第一年的回收目標設定為 40%。

資料來源: 免「廢」暢飲 (連結: www.drinkwithoutwaste.org)


本會分析了 18 個具有足夠 PPRS 執行經驗的國家和地區。 他們平均有 75% 的回收目標,其中大多數將回收目標設定為至少 70%。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附件 C。

署方不應制定落後於業界和其他國家/地區的目標。 相反,一個對環境負責任的政府應該更為積極,要求在 2025 年達到 70% 和 2027 年 90% 的 PET 膠樽回收率來促進業界的可持續發展。

3. 設立具有效懲罰機制以推動源頭減量及回收

環境局局長及環境局 (ENB) 於 2021 年公佈《香港資源循環藍圖 2035》,並強調需要在 2035 年 或之前讓人均廢物減少 40 – 45%。綠惜地球認為,對飲料生產商處以適當的罰款水平會有助從源 頭減少即棄膠樽並促成飲品生產商設立有效的回收系統。

PPRS 應引入皮古稅制(Pigouvian tax)——當目標回收率未能達到,SO 和飲品生產商都需要按落 後幅度受到相應罰款。或者,PPRS 立法草案可以列明若未能達到目標回收率,下一年的最低退 款金額將會翻倍。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入一定措施鼓勵飲品銷售點採用重用銷售系統,以減少廢物的產生。

飲品生產商應時刻承擔責任,不能規避實現年度回收目標的責任。

4. 公開透明及準確的審計系統

飲品生產商及 SO 的回收率數據應由署方認可的獨立第三方顧問在每個季度審核一次,以便合時 完成數據分析和發佈。整體回收率應每年在公開的數據平台上公佈,以供公眾審查。 綠惜地球建 議回收率公式應為:

5. PPRS 不應只著眼於膠樽

自 2019 年以來,市場一直積極在私人處所設置逆向售賣機(RVM)以提供回收服務。 除 PET膠樽外,飲品容器如鋁罐、玻璃樽和紙包飲品盒也可以透過 RVM 收集。

為免飲品生產商將 PET 膠樽轉換為其他不受限制的容器,PPRS 法規還應涵蓋其他類型的飲料容 器,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回收目標和時間表。

附件 A: 綠惜地球就環保署文件的逐段建議(只提供英文版本)

附件 B: 綠惜地球 年度即棄膠樽品牌調查結果(2020-2021)

(全文及配相刊登於: https://greenearth.org.hk/2022/06/20220605/)

百次淨灘撿逾 40,000 廢膠樽 促落實生產者責任法規 加強區域污染防治


(2022 年 6 月 5 日新聞稿)「只有一個地球(Only One Earth)」是今年世界環境日(6 月 5 日)主題,地球卻有太多膠樽垃圾。綠惜地球連續三個年度發起灘岸「飲品膠樽品牌調查」,過 去一年便撿到破紀錄的 43,726 個廢膠樽,其中前五大膠樽品牌依次為華潤怡寶、太古集團 (可 樂、雪碧等)、維他、康師傅和屈臣氏,其膠樽數目竟高佔總量的 52% 。

綠惜地球指出,無論是香港抑或國際,飲品膠樽一直在海廢調查中位居前列,屬監測海廢的指標物。本會連年的調查數據証實,飲品製造商在減塑上欠缺承擔及積極行動,下屆政府應加快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的立法步伐,並加強與內地的海上廢物污染防治。

本會整理了最新一份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1 月) 共 116 場品牌調查的數據,調查地點遍布 全港(見附件一),北至鴨洲、吉澳,南抵蒲台島,東及鹹田灣、西貢白腊仔,西達龍鼓灘及大 嶼山的分流,每場平均撿獲 311 個膠樽,最多的一場更達 1,913 個 (鹹田灣),反映膠樽垃圾無處不在。

這次調查共收集到破紀錄的 43,726 個廢膠樽,當中除 7,668 個無法識別品牌外,餘下 36,058 個 瓶子中,繁體、簡體及其他文字的膠樽各佔 49.3% 、48.4% 及 2.3%,前兩者平分秋色。

我們把所有廢膠樽品牌按數量羅列,整理出前十排名,其中的「四大天王」排名與過去兩次調查 相同,依次為以華南為主要銷售市場的華潤怡寶(13.4%)、香港飲品業龍頭太古集團(13.4%)及維他(12.2%),還有在港上市的內地品牌康師傅(7.3%)。其中華潤怡寶與太古集團同樣以 13.4%叮噹馬頭,前者僅以多出 18 個膠樽高踞榜首。若計入排名第五的屈臣氏 (5.9%),則前五位品牌的廢膠樽量佔比 52.2%,較餘下所有品牌總量還要高。

至於繁體品牌排名,頭四位連續三個年度保持不變,分別為維他 (29.1%)、太古集團 (24.2%)、屈 臣氏 (14.2%)及津路(7.6%),而前三大牌子的膠樽量,佔總量的 67.5%。

簡體膠樽品牌排名上,前五位連續三個年度不變,華潤怡寶更以 32.8%一支獨秀「跑出」,意味 每撿到十個簡體瓶子,便至少有三個屬於怡寶;而前五排名的膠樽量,更高佔總量的 76.4%。

此外,本調查把水類 (礦泉及蒸餾水等) 和非水類 (例如汽水、茶類、運動飲料等)容器進行統計, 兩者分佔 66% (23,105 個樽)及 34% (12,009 個樽),顯示市場側重水類商品。(撇取其中一場沒進 行相關統計的數據,涉 944 個膠樽)

總結及建言

第一、廢樽愈多,責任愈大

在香港龍頭飲品商帶頭下,各飲品業者應訂定進取的回收目標,並定期公布回收數據。由於國際 間已証明回收非解決塑膠污染良法,有必要同時在披露塑料包裝用量、訂定減塑目標、重用包裝 等源頭環節加倍努力。

第二、內地飲品商 責無旁貸

作為內地飲品巨企,更應肩負行業榜樣的角色,在中、港兩地主動提出進取的減塑及回收目標,並按年公布進度,以減緩膠樽污染之害。

第三、港府盡早實施塑膠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 (PPRS)

對付塑膠污染刻不容緩,本會促請新一屆政府盡速提交 PPRS 草案,並不遲於 2024 年落實。而 有關管制應採國際行之有效的按樽制,並以每個膠樽不低於一元的按樽金額施行,以確保回收成效。當局亦應定期公布回收率等數據,增加施政的透明度。

第四、加強區域海洋垃圾污染防治

本會歡迎粵港環保部門加強合作,但指現時的通報機制都是問題發生後的善後措施,未能治本。 本會指出,環保署 2015 年發布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報告,指本港海廢只有 5% 來自內地,嚴重低估實況,並與我們調查發現各佔一半的結論相去甚遠,故擔心雙方責任比重失 衡,同時讓內地忽視循源頭做好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故此,本會促請香港環保部門檢視及更新海 廢來源的評估方法,並據此與內地加強協作合作,防堵跨境污染,並定期發布協作內容及成效。

第五,廣設斟飲水設施 減耗水類膠樽

在港鐵、郊野公園重要出入口等策略地點廣設斟飲水設施。飲品生產商亦可設置收費的斟飲設施,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購買,共同減塑。

參考資料:

飲品膠樽品牌調查年度報告(2018-2019)

飲品膠樽品牌調查年度報告(2019-2020)

附件 C: 18 國家/地區的回收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