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21

「氣候危機好大煲」 20團體促請政府盡快訂立碳中和路線圖

(2021年09月28日新聞稿)政府即將更新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下稱《藍圖》)將於年底發佈。多個團體 (下稱團體)今日帶同1.9米高的「大煲煮地球」藝術裝置,於政府總部前向環境局代表遞交政策意見書,要求政府訂立進取的氣候政策,並促請政府把清晰的碳中和路線圖納入《藍圖》之中。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政府應負起責任,立即為地球「校細個火」,配合國際社會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C以內的目標,以紓緩氣候危機。

可怒也!

(2021年09月24日專欄)上天發脾氣,真的「唔係人咁品」。我說的,是全球氣候變化。過去,「百年一遇」的天災新聞,已夠吸睛;可是極端天氣愈見頻繁,未來也許要待「千年一遇」或「萬年一遇」的災,才能走得進新聞門檻。

我的垃圾生活

(2021年09月10日專欄)移居台北一年半,早習慣聽到「雪糕車」音樂,就知道是掉垃圾之時。幾經歷煉,我們已熟知哪天只收廢紙膠袋、哪天才收納瓶子;還有逢周三、周日停收廢物,就別傻更更提着垃圾袋下樓癡癡地等……

做好回收配套 垃圾徵費勿再歎慢板

(2021年09月08日 評論)垃圾收費草案終於在8月26日獲三讀通過,對源頭減廢,減低堆填區的處理壓力本應可喜可賀;惟法規一出,新聞報道、各大社交網絡、討論區卻是質疑、負評之聲不絕,環保團體亦紛紛表示保留。綜觀而論,市民普遍對回收配套不足及非法棄置感擔憂,環團則憂慮法例生效日遙遙無期。

還能辦幾屆奧運?

(2021年08月30日專欄)東京奧運落幕了,除了記取香港奪得一金二銀三銅的亢奮和力量,我還惦記着一些人、一些事。記着的人,包括野老朝雄。別叫錯他「老嘢」—雖然他確實期待他日成為「老嘢」時,孩子們仍然記得他。

垃圾徵費法例限制多多 恐削弱減廢成效

(2021年8月26日新聞稿) 拖拖拉拉逾十五年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條例》(下稱《垃圾收費》)今日終在立法會三讀通過,但不代表該減廢火車頭便可全速啟動。綠惜地球指出,環保部門與政黨在三月舉行閉門會議,商議出連串附加限制,令法例有效落實徒添變數,減廢成效甩轆。

2025年須全面禁膠餐具 切勿「走塑」變「走數」 10環團籲公眾提交意見書

(2021年8月16日 環團聯合新聞稿) 10個環團今日聯合發佈《堂食及外賣即棄餐具派發量調查》(下稱調查)及《「外賣走塑」研究》(下稱民調)的研究結果,前者推算出快餐店年派過5億件即棄膠餐具,當中有過半仍未納入政府早前推出的「管制即棄餐具計劃」的第一階段,受規管的日子遙遙無期,恐「走塑」變「走數」;另外,民調結果則指出,市民大多同意政府規定食肆不能向顧客免費提供即棄塑膠餐具,評分高達5.21分(7分為非常同意)。

又關特朗普髮型事

(2021年08月13日專欄)美國能源部最近宣布收緊花灑節水標準,原來與特朗普的髮型攸關。
話說去年七月,仍在領導這個全球大國的特朗普,在白宮公開抱怨浴室水龍頭水量不足,直言「洗澡時水不出來,洗手時水也不出來,唯有站着慢慢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