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文章 新聞文章

新聞文章

為膠樽水算帳

datetime2021-06-28
分類
標簽
images

(2021年06月28日專欄)有大學學者為膠樽水生意「算帳」:一瓶B字頭品牌的五百毫升膠樽水,超市零售價約4.5元,賣二千支(一千公升)就有九千元進帳。你可知道生產商向水務署購入一千公升食水要付多少錢嗎?答案是4.58元。簡單說,二千支膠樽水的淨水市價,竟是食水價格的1,965倍;換個方式來說,賣一瓶膠樽水的收入,差不多抵得上一千瓶的食水成本。

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曾發表報告,提及「最便宜的瓶裝水價格,比由水務署提供的相同食水的超過六百六十倍。」

補充一句,水務署每一千公升4.58元的水費,自一九九六年以來未曾調整過,當中超過一半成本由公帑補貼,所以思匯的報告指出,「 本港水費在已發展國家中最為低廉。」

飲品製造商是否暴利,我不敢妄言。而生產一瓶水,也非一進一出的線性關係。以太古可口可樂二○二○年的數據為例,在本港每生產一公升飲料便用上2.64公升食水,意謂我們喝進肚裏的飲品,得消耗更多自來水製造。值得注意的是,太古可樂在中國大陸、台灣和美國均有生產,但耗水率分別只有1.8公升、2.3公升和1.7公升,為何香港用水效益最差?

至於本港另一大飲料品牌維他集團,「吃水」的胃口有少一些嗎?答案是沒有。該集團曾列出2013/14年的耗水率數據:每生產一公斤產品,需用上5.076公斤食水,比例是一對五;即使訂定了減水目標,2020/2021每單位的用水量仍達3.9542公斤。

若要算膠樽水的帳,又豈止水價一項?

近年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淨灘之餘,會同步進行飲品膠樽品牌調查,把撿到的膠樽飲料粗分為兩類:一是礦泉水、蒸餾水等純水類產品;二是汽水、果汁、茶、運動飲料等非純水類產品。收集了近萬個樣本後發現,前者高佔三分二(66%),與上一個年度的比例相若。

全球氣候變化,令水資源稀缺情況格外嚴峻,購買飲料請三思而後行。公眾未必可自製汽水或果汁飲料,但只須自備容器便能從家中或辦公室斟飲淨水;路上若有更多飲水機,添水就更容易了。

瓶裝水源頭減量空間大,更是兼顧即棄膠樽和食水危機的上策。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1年06月28日 明周文化

我們重視您的隱私

我們使用 cookies 來增強您的瀏覽體驗,提供個性化的廣告或內容,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通過點擊“接受所有”,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