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政策評論 Press Release & Policy Opinion
( 2016年7月23日) 幾百年前,無論在東方抑或西方世界,垃圾桶都是個「離地」的陌生名詞,怎會想到垃--圾--桶也能成為新聞主角?
(2016年7月19日新聞稿) 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明日(20日)開鑼,眼見去年活動後參展商棄書的慘況,今年已有多個網上群體,發起救書行動,免得書籍淪為廢紙,魂斷堆填區。齊去救書,不如雙管齊下,促請主辦單位香港貿易發展局制訂減廢安排。貿發局回覆綠惜地球稱,今年書展首度採取以下措施,避免書商把賣不完的書籍當垃圾棄置
(2016年7月9日) 誰會想到,垃圾桶會成為新聞要角,多了人為減少幾個桶,或者縮細桶口設計而爭論。有意見認為,香港垃圾多,推出以上舉措,是斬腳趾避沙蟲,廢物無家可歸,結果堆滿街。這是好辯題,但討論前不妨先總結漁農自然護理署近年處理垃圾桶的經驗。
(2016年7月1日) 先來一個飲水鬥快比賽:喝光兩支半益力多份量的開水,最快幾秒?朋友不到四秒一飲而盡。這容量是250毫升,正正等如我今日拾得的一個廢膠樽。換言之,膠樽的「生命周期」可以短得很,幾秒鐘就掛。
(2016年6月7日) 有一個迷思,令香港垃圾桶圍城的陰魂久久不散,那就是「撤桶,即是召喚垃圾蟲」。我們一直都說,垃圾桶並非一個不能留。然而,垃圾桶和垃圾蟲之間從來不屬成正比關係,體驗最深的該是前線清潔工。事實上,桶多有時更未必好辦事,對「死硬派」垃圾蟲而言,即使桶子放身邊,仍可如「時運高」般視而不見,照把垃圾扔到地上或花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