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文件」歎慢板落後國際步伐 綠惜地球促規管進口貨品定減量目標
- Category
- Keywords
(2021年9月30日新聞稿)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今日公佈「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活動」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文件),擬禁制多種即棄塑膠。綠惜地球歡迎文件出台,惟諮詢文件未提具體實行時間表,遠遠落後中國大陸及歐盟等地(分別在2020年及2021年實施)。
2019年塑膠棄置量為2320噸,是十年來第二高;至於回收率僅有8%,是十年來第二低。當中膠袋最多,佔整體塑膠棄置量33%,平均每人每年524個。綠惜地球指出,諮詢文件有以下「三不管」,無助減少整體塑膠廢物量,及提升回收量。
文件未提每種塑膠類別的使用上限、減量目標或回收目標
以中國《限塑令》為例,規定2025年所有酒店不可以免費提供即棄用品;
歐盟規定在2025年開始,膠袋人均年使用量須少於40個等(香港2019年購物膠袋人均使用量為524個),並匯報使用量;塑膠包裝須在2025年達到50%回收率,2030達到55%回收率。
只規管本地產品、零售、物流及網購包裝
而本港有大量貨品屬進口,惟諮詢文件未有統計本地與進口的比例。
根據國際淨灘調查,塑膠包裝長期位列灘岸垃圾首五名,以糖果包裝為例,香港在2019年進口3.4億件,未計算獨立包裝,大部分均為複合物料,難以回收,或對本地淘汰即棄膠的企業造成不公。
沒有釐定可降解或可回收的標準
文件只提規管氧化式分解塑膠及要求生產商提供資訊,不過,另一種可降解塑膠-PLA聚乳酸亦廣泛使用。當局宜做好把關,規管所有含塑膠品料的可降解塑膠,並且定立明確的回收標準。美國加州議會近日通過法案,要求貨品回收率達到75%,沒有添加有毒物質(例如PFAS),才可印上回收標示。
綠惜地球認為,對於無法避免或未有替代品的即棄塑膠,宜推行生產者責任制,例如歐盟規定生產者提供公眾教育、社區收集服務及末端處理服務。
傳媒聯絡
綠惜地球倡議及傳訊經理 楊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