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政策評論 Press Release & Policy Opinion

(2017年11月9日) 過去一周,香港發生了兩件環保大事:一、環保署公布影響全港千家萬戶的廢物收費修訂建議,二、香港舉行了一連四日的國際環保博覽,吸引數百參展商擺攤及上萬名專業買家到場。

(2017年11月1日)謹以此文,向勇往直前站在環保最前線的幼稚園生致敬!近日社交媒體廣傳,在香港,有日本人幼稚園師生到烏溪沙沙灘遊玩,離開時「不單止不留下一點垃圾,連之前有人留下的都一起帶走了」。這樣高貴的小小公民質素,瞬間獲得幾千個like的青睞,也教許多大大朋友自慚形穢。

(2017年10月19日) 臉書上影星張家輝介紹芬蘭膠樽回收機的短片,有接近4.9萬個share,梳理一眾網上回應內容,大家都有一個很清晰的提問:為啥香港沒有回收機?且說香港十年前已經有,只是細數往事,卻更像一場show。

(2017年10月26日新聞稿) 環境局採納了綠惜地球等環團的建言,修訂了廢物收費的落實內容 ,例如擴大按袋收費的涵蓋範圍、支援綜援戶、成立減廢辦公室等,本會對此表示歡迎,同時期待立法會盡早完成審議及通過草案,以應對本港日益嚴峻的廢物挑戰。

(2017年10月21日) 要評價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的路邊空氣質素對策前,不妨回顧上屆政府在《香港清新空氣藍圖》裏的一番話:「交通擠塞會令路邊空氣質素惡化。由於交通擠塞會令車速減慢並引致廢氣排放上升,加上車輛數目持續增長,即使採用較清潔的車輛,平均每公里的排放量仍有所增加,特別是在市中心,人口稠密,市民接觸空氣污染物的風險亦隨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