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政策評論 Press Release & Policy Opinion

(2016年4月1日) 環境局今日推出《戶外燈光約章》,環保團體「綠惜地球」(The Green Earth ) 指出,《約章》並非法規,無實際約束力。然而,政府總算為光污染畫出清晰指標界線,讓公眾、企業得以參照和判斷,關注團體也可按標準監督,促使改變。

(2016年3月17日) 一個都不能少!有委員幾近斬釘截鐵的說,公共垃圾桶數量,減不得。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屬下廢物收費支援小組早前開會,討論一旦落實收費,是否要參照外地經驗,大幅削減垃圾桶數量,促使公眾減廢。有委員認為,垃圾桶減少,公眾覺得不方便,便會亂扔垃圾。

(2016年3月14日) 仁愛堂在環保園艱苦經營6年的塑膠資源再生中心,終熬不住,宣告十個月後離場。中心每日處理塑膠料只有6.5公噸,與全港扔掉2,000公噸塑料相比,數字微不足道,但仁愛堂認真做好回收的品牌,卻是「回收膠料不會棄置堆填區」的信心保證。資源再生中心沒了,反映的是甚麼?

(2016年2月27日) 消費者委員會日前發表報告,對香港人「可持續消費」的評價是:「認知高,行動少」,說白了,就是「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消委會用「令人矚目的差距」,來形容受訪者言行上的不對稱,即使窗簾可遮陽,也不願意拉上來減用空調去節能,或者因為怕麻煩而不做好廢物分類及回收。有受訪者明言,如果影響到個人生活的舒適度——例如天氣熱便要開空調,不然睡得不舒服——也會對環保卻步。

Page 117 of 117 1211411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