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可降解塑膠良莠不齊 倡4招規範

images

(2022年5月10日 專欄)該如何遏止購物膠袋棄置量的升勢?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向環境局獻計:「不如立法全部轉用可降解膠袋」。聽時嚇了一大跳,幸好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回覆:「(可降解)情況比你講嘅複雜。」

 

若放入回收鏈 恐削回收效益

 

黃錦星早前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就管議員的提議作出回應:「很多國家、經濟體,包括歐盟對可降解塑膠均持觀望態度。這些可降解(塑膠)以不同方式製造,在不同環境可降解程度也不同,甚至落入海中(會)變成微塑膠,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影響可以更大。」局長續說,可降解膠袋若放進回收鏈,會破壞回收效益,影響回收及再造的質素。

 

不知道身為環境事務委員會的管議員,為何對可降解情有獨鐘。不過很多人的確按「可降解」字面意思照單全收,以為服上這顆丹藥,把即棄塑膠換成可降解,塑膠垃圾便可煙消魂散,一勞永逸。

 

有人在黃錦星的Facebook提問,查詢可降解塑膠餐具對環境影響的資料,局長提議參閱聯合國環境署(UNEP)報告「Biodegradable Plastics and Marine Litter. Misconceptions, Concerns and Impacts on Marine Environments」。

 

不符降解條件 無減海洋塑料

 

這份報告具權威性,也適合評價可降解塑膠的問題。顧名思義,它揭示了可降解塑膠招來誤會,以及提醒其對環境的傷害。報告指出,海洋環境根本不符這些塑料的降解條件–例如長時間保持50℃的高溫,以致既無法有效減少海洋塑料數量,也不會減低對海洋生態的威脅。

 

報告還引用研究,指產品若標記為可降解,部分人會視之為「技術修復」(Technical Fix)的靈丹妙藥,個人因而不需承擔責任和採取走塑行動;更糟的是,公眾可能會誤認這些塑料即使遺落自然也會自行消失,反而增加大眾亂扔垃圾的傾向。

 

UNEP執行主任Achim Steiner說,報告顯示對抗塑膠污染並無藥到病除的萬靈丹,要的是採取更負責任的方法來管理塑料的生命周期。

 

回到黃局長在立法會上的發言,他說「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和業界、包括工業界討論後,大家(對可降解塑膠)的問號係大的。」,所以政府對可降解持「觀望態度」。

 

可降解塑膠種類繁多,但真正有效解降的只佔少數,而且價格高昂,國際間反而逐步發現很多聲稱可降解的產品貨不對辦,綠惜地球在坊間收集到的10款相關產品,當中要不是用上塑膠物料而只會碎化成微塑膠,就是本港根本並無有關的降解處理設施,還有些產品的標籤自相矛盾,疑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宜清晰標示降解條件 防誤導

 

局長既然對可降解有個大問號,只提「觀望」明顯落後形勢,追不上市面湧現良莠不齊的可降解產品,我倒促請政府及民間以積極的預防態度,防範未然:

 

一、規範無法在香港完全降解的塑膠產品;

 

二、更新商品說明條例,規範可降解塑膠的聲稱;

 

三、規範商家銷售相關產品時須清晰標示降解條件,讓消費者知情,杜絕誤導聲稱;

 

四、規管出台前,建議企業及消費者勿選購降解條件不明的商品。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2年5月10日 香港經濟日報

We value your privacy

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serve personalized ads or content, and analyze our traffic. By clicking "Accept All", you consent to our use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