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全球塑膠「疫情」 亟待遏制

datetime05 Mar 2022
Category
Keywords
images

(2022年3月5日 評論)第5屆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周三(2日)通過議決,務求在兩年內完成談判,並制定管制塑膠污染的條約。相關條約一旦出台,將會是首條規管塑膠之害的國際條約,難怪UNEA主席Espen Barth Eide形容:「這一天將被載入史冊。」


輕視塑膠污染 也是「流行病」

Espen Barth Eide又以「疫情」比喻嚴峻的塑膠污染:如果說新冠肺炎令全人類嘗盡苦頭,那麼輕視塑膠污染也是遺害人間的「流行病」;即棄塑膠被大量生產、使用和棄置,形同某種「擴散」,傷害我們居住的星球,也肯定不會讓我們有好日子過。

更重要的是,這條約的討論框架涵蓋塑膠的生命周期,從生產塑膠的原料、產品設計,到使用和丟棄等,以整全角度制定新規定,明顯兼顧了源頭減塑,以求治本,而非單單沿用「回收、棄置處理」的治標老套路。

這次議決授權成立一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促使各國在2024年前商議出具法律「牙力」的減塑協議,每個國家亦須制定相應規管塑膠污染的目標及政策,所以「國國有份,永不落空」,容不下free-rider(搭便車)。


聯合國環境大會每兩年在會員國之間召開的部長級會議,為全球最高級別的環保決策機構,專責制定和討論與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全球環境議題和政策。這次得來不易的成果,可回溯至2017年第三屆大會,當年與會者同意管制塑膠公害的構想,於是成立海洋垃圾和微塑膠兩個特設專家組,評估訂定全球協議的形式,往立法邁出關鍵一步。

但這次議決也非無風無浪,大會於開會前收到會員國提交的3個議決文本,其中兩個教人失望:例如印度提的法規方案側重自願性,何來「牙力」?至於日本的方案,則提出以廢物管理回應海洋塑膠垃圾,一旦採納,將導向末端處理思維,未來大家忙於「執手尾」,更難向生產方施壓,遏止失控的塑膠生產。

所幸大會通過最進取的文本,該文本由盧旺達和秘魯兩國撰寫,並獲得歐盟、挪威、智利、巴基斯坦等約50個國家支持,主張從生命周期着手,兼顧塑料生產和廢物管理的面向,全方位減塑。

全球塑膠問題 急需系統變革

聯合國環境署(UNEP)執行主任Inger Andersen的想法,與盧旺達方案不謀而合,認為全球塑膠問題已經來到關鍵時間,必須來一場系統變革:「我們需要創新及淘汰不必要、可避免或有問題的產品;設計可重複使用和回收的產品,以及去除有害添加劑。透過這些做法,到2040年時,落入海洋的塑膠會大減80%以上、塑料原料產量減少55%、連溫室氣體排放也可降低25%。」


說到這裏,是時候開香檳慶祝成功爭取了嗎?且慢,因為接下來兩年的談判,才是博弈期的開端。環保團體或會比照設定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做法,倡議制定即棄塑膠生產上限;而石油、石化等財雄勢大的既得利益者,也定必落重本游說,極力削弱源頭減塑的規管範圍及力度。

 

這場塑膠「疫情」,將牽扯多方角力,肯定不會在一年半載就能順利遏制下來。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2年3月5日 香港經濟日報

We value your privacy

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serve personalized ads or content, and analyze our traffic. By clicking "Accept All", you consent to our use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