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綠惜地球致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 就《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報告》之意見

datetime25 Apr 2022
Category
Keywords
images

(2022年4月25日 立場書)得悉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將於周一(25日)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報告《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的落實進度,並首次就可持續發展委員會(SDC)本月22日公布的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報告,接受議員質詢。綠惜地球一直關注SDC的諮詢報告,尤其有關「可降解」塑膠的建議。「可降解」塑料是一個大類別,發展迅速,國際間亦關注到其降解的可靠性。然而,SDC只狹隘地建議管制「氧化式可分解塑膠」(Oxo),是為重大漏洞。本會特意致函各委員,盼於議會跟進。

甚麼是可降解塑膠?

一般而言,可降解塑膠是在傳統塑料中混入添加劑的新塑料,可透過光降解、氧降解或生物降解 等形式進行分解,例如較多人認識的氧化式可分解塑膠(Oxo)及聚乳酸 (PLA)等產品。

可降解塑膠並不是傳統塑膠的替代方案

很多人對可降解塑膠一詞存在誤解,以為「可降解」等同於「可完全分解」,實際是:

很多可降解產品是在傳統石化塑料中加入添加劑,即使在強光照射下可加速碎裂,最終只會碎化成微塑膠,對自然生態構成更大威脅,例如氧化式可分解塑膠(Oxo)。(見英國Pizza Express 案例 );

聚乳酸 (PLA) 的使用增長速度甚快,不過要達致理想降解效果,須放到特定環境下才能發揮,例如60℃的高溫、60至70%的濕度,以及90天的時間。自然環境中何來這些條件?沒有的話,有關產品其實就像一般塑膠製品般「難分難解」,隨著年月流逝碎裂再碎裂,最後同樣成為微塑膠,帶來的遺害跟沒妥善處理的傳統廢塑膠無異。(見台灣麥當勞放棄使用PLA 案例 );

可生物降解塑膠、可堆肥塑膠和生物基塑膠難以在堆填區的厭氧環境中有效降解,難發揮替代傳統塑膠的效果;若放到回收設施與傳統塑膠混合,很可能會影響後者的再造質量 (見SDC報告、綠惜地球新聞稿);

綠惜地球收集了市面十種「可降解」塑膠產品/包裝 (包括雨傘袋、膠袋、餐盒、米袋和濕紙巾等),發現全數沒有清晰標明在什麼條件下才能全面降解,更沒有說明用後的回收或棄置方式。部分產品更同時聲稱是「可回收」及「可百分百降解」,明顯自相矛盾。(見 綠惜地球新聞稿)

雖說可降解塑膠市場飛快發展,國際間並非盲目擁抱,歐盟、美國加州、澳洲也相繼訂立法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消費者組織2020年發表報告,提出「可降解」塑膠包裝必須有清晰的統一標示,以防誤認。

 

相對而言,香港可降解塑膠市場「亂糟糟」,對「可降解」塑膠欠缺規管標準,亦沒有統一的標籤供消費者識別產品、及說明用後的處理方法。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報告嚴重不足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報告中提及可降解塑膠無法在堆填區有效降解,可能污染回收通路,並聲稱「任何即棄塑膠管制措施也應涵蓋『新塑膠』(即可降解塑膠)」,然而在政策建議上,竟狹隘地僅僅提出規管「氧化式可分解塑膠」(Oxo) ,而忽略其他類別的可降解塑膠。

綠惜地球建言

綠惜地球並非完全反對可降解塑膠產品,但在欠缺有效、全面規管前,期待環境部門及海關採謹慎原則,並採納本會以下建議:

• 規範無法在香港完全降解的塑膠產品;

• 更新商品說明條例,規範「可降解」塑膠之聲稱;

• 規範商家銷售相關產品時須清楚標明降解條件,讓消費者知情,杜絕誤導聲稱。

本會盼各委員依法行駛監督權,於議會跟進及督促相關部門的工作。順頌

鈞安

劉祉鋒, MH

綠惜地球創辦人及總幹事

聯絡人: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

電話:3708 8380

We value your privacy

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serve personalized ads or content, and analyze our traffic. By clicking "Accept All", you consent to our use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