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政策評論 Press Release & Policy Opinion

(2021年01月09日 評論)環境局局長黃錦星2018年表明,有意推行飲品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並以按金提供經濟誘因,促進回收成效,據聞公眾諮詢快將出台。過去政府要推生產者責任法例,往往遭業界反對或持保留態度,但這次幾家飲品龍頭企業的表現相對積極,還主動推出有賞回收先導計劃,那麼政府就別再落於人後了。

(2021年01月07日專欄)全球垃圾貿易到了中國,有個地道的稱號,叫「洋垃圾」。「洋垃圾」第一次引入注目,是久遠的一九九四年五月。那時候,六百三十九公噸報稱廢紙的廢物,被裝進廿九個貨櫃,千里迢迢從美國長灘出發,躲過青島衞生檢疫部門的法眼,運抵北京市的平谷縣。

(2020年12月31日新聞稿) 香港是全球廢塑膠的重要集散地,遭國際刑警及規管跨國有害廢物的《巴塞爾公約》(下稱《公約》)轄下工作小組點名批評,指其非法轉運廢品至東南亞地區。而《公約》首度將廢塑膠貿易納入管制,並於2021年1月1日生效。綠惜地球促請環保署和海關務須做好把關,否則香港將繼續背負『垃圾貿易自由港』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