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者責任制減廢 政策配套須到位

(2022年8月6日 專欄) 香港每日平均棄置到堆填區的飲料膠樽,多達500多萬個,反映減塑及回收成效差強人意。在綠惜地球等環保組織的長年倡議下,環保部門正準備推出相關的生產者責任法規(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s,PRS),以作對應。
 
簡單而言,PRS通常藉財政手段,例如按樽費、玻璃樽徵費等,以經濟誘因促使生產商、零售商、以至消費者等「生產者」,負擔應有的環保責任。
 
有效法規完善產業鏈 缺一不可
 
PRS這種廢物管理法規,與常見的污染防治法規略有不同,要促進源頭減廢及回收,有效的法規和整條回收產業鏈的支持,兩者缺一不可。先說回收產業鏈,當中包括高覆蓋度的前綫收集點、大小運輸車隊、足夠的回收及再造工廠、有市有價的再造物料市場,以及PRS系統管理者等。
 
而促進回收產業鏈形成及發揮其效用,就必須先有具「牙力」的法規,其中訂定進取的回收目標、具吸引力的經濟誘因(例如按樽或回樽退款),以及對生產商有獎懲機制等,都是關鍵要素。
 
以正醞釀立法草案的飲品膠樽PRS為例,環保署最新建議每個膠樽得至少退款一角作招徠,期望首年達到40%回收率,5年後達到75%。
 
這樣的目標有「牙力」嗎?
 
港減塑回收成效差 PRS遜國際
 
綠惜地球分析多個採用PRS管理飲品容器的國家及地區,得出平均每個膠樽的退款金額是港幣一元以上,與香港的一角相比,差上10倍,是否具吸引力,各位應該心裏有數。至於PRS首年的平均回收率目標,國際間是在70%以上,其中亞洲的南韓高達80%、北歐三國更達90%的高水平;即使目標較低的立陶宛和斯洛伐克,也分別有55%及60%,都比香港的40%積極多了。
 
PRS之所以叫生產者責任制,關鍵詞是「生產者」一詞,意謂這個持份者責無旁貸。筆者在此提醒環保部門,絕不可走漏生產商和進口商等的回收責任。最直接的做法,是設立足夠的獎懲機制,確保若生產商無法達至回收目標時,須承擔責任,如此才與「責任制」相匹配。
 
設獎懲機制 促生產商積極響應
 
以南韓這個高膠樽回收率的模範生為例,便採用了皮古稅(Pigouvian Tax)的做法:若市場無法達到80%的回收率目標,生產商、進口商及PRS系統管理者須按比例差,繳交相應的懲罰性稅款。
 
筆者又認為,公平起見,若回收率超越目標,或市場採用相當的減塑配套(例如裸買、重用容器銷售),則應有相應的鼓勵措施,促進生產商的積極響應,創造源頭減塑文化。
 
正值政府仍未把PRS草案送交立法會,議會(尤其是環境事務委員會)有責任監察政策質量,要求當局積極回應以下重點:
 
一,披露環保署2021年膠樽公眾諮詢結果,包括支持不同退款金額的比例;
 
二,跟上國際水平,最低回樽退款金額應以港幣一元作起點;
 
三,更新回收率目標:政策實施首年為70%,3年內調增至90%;
 
四,訂定檢討機制:若限期內無法達至回收目標,則提高法定最低回樽退款金額,增加經濟誘因;同時比照皮古稅的做法,生產商、
進口商、PRS系統管理者必須為無法達標共同負責。
 
 
劉兆朗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
2022年8月6日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