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忍遲暮大衞上戰場

(2020年11月26日專欄)九十四歲,該安享晚年,有位老人家卻選擇站出來為環保大聲疾呼。
 
他生怕跟年輕人有隔幾代的溝通鴻溝,九月底「臨老開IG」,才四小時便湧進過百萬粉絲,打破健力士世界紀錄,且不乏後生仔女follow。至執筆時,粉絲人數已達六百二十萬。
 
除了後生仔女,這位長者去年跑到世界經濟論壇,在滿場工商、政治和學術界等領袖前播出海象墮崖傷逝的影片。海象不是「睇唔開」,而是「睇唔清」氣候變化的挑戰:海冰融化,棲息的冰雪沒了,成羣海象被迫擠上高崖;可這些龐然大物都是大近視,見蔚藍一片便認定是大海,看不出索命懸崖,於是一隻接一隻的跳下去。鏡頭下,灘岸頓成海象野塚;熒幕的另一端,各界精英擦拭眼淚。
 
國際貨幣基金主席 Christine Lagarde去年問這位長者,明明可以享受退休生活,怎麼挺身跟我們說人類身處的險境?老人家也希望自己不用這麼辛苦,但倘若對問題視而不見,他說會非常內疚。
 
這位快要活上一個世紀的英國老人家叫大衞・弗雷德里克・愛登堡爵士(Sir 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未必人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是但凡看過英語環境生態紀錄片的,總該聽過他的旁白,如抒情詩般親切。偶爾,他還會現身影片—先是五十年代的黑白,然後變成彩色,再一路走過高清、3D和4K等各個電視新紀元,由俊朗青年長成智慧老人。
 
回想這七十年間的生態紀錄,許多早年拍下的野生動物都已不復存在,只能藉畫面回味;而動物數量,也減少超過一半。簡單說,只要有物種被人類盯上,牠在這個星球上就無處可躲,看看象牙、鯨魚、鯊漁、大猩猩、犀牛、石首魚這些例子,還陌生嗎?
 
愛登堡爵士最近推出紀錄片《A life on our planet》,直言以生命做見證,講述這數十年間貪婪的人們,令生物多樣性和全球氣候變化,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
 
有一幕印象特別深刻:鏡頭下,婆羅洲紅毛猩猩攀上樹頂,那兒本應是其生活的雨林,但周遭林木已遭砍落,而牠駐足孤伶伶的一棵,也幾近枝葉全沒。人類砍伐三十億棵樹木,一半雨林倒在電鋸之下。距離大衞第一次見到紅毛猩猩至今六十年前,這個族羣的數量只餘從前的三分之一。大衞說不能再砍,因為任何不能持續做的事,都是非永續行為。保護個別物種固然重要,但這無法治本;因為倘若整片棲息地沒了,生態系統也將崩壞,什麼都沒了。
 
大衞自出娘胎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1℃。隨着極地冰川融化、珊瑚白化,海洋生態七癆八傷,長此下來,地球氣溫恐將升溫4℃,大部分地方將不宜人居,第六次大滅絕步近。到時候,也許老人早就遠行了,但他不忘昭告世人:生態敗壞,也是文明的敗壞,回頭是岸。
 
人類能為自己做什麼?大家都知道,只是知而不行:淘汰化石燃料和劃出海洋禁捕區等,都是當前急務。凡夫俗子未必能阻止商家為栽種棕櫚和黃豆等而摧毀森林,可是只要我們多吃素、一起要求政府訂定進取的碳中和目標,也算功德無量。
 
大衞.愛登堡爵士用數十載的生命捍衞生態,是另一個大衞對抗歌利亞的故事。當年的少年大衞,今日已是遲暮老兵。生態的禍,是人類的集體作孽,二戰後的幾代人又特別罪孽深重。請更多成年人、政府和企業勇於承擔,別要大衞老兵孤身作戰好嗎?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0年11月26日 明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