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大選 加油站與充電站之戰

(2020年10月31日 評論)下周二(3日)是美國總統選舉的大日子,沒選票的香港人異常關注,不少人渴望特朗普連任成功。然而,侵侵再登總統寶座,能源政策肯定繼續往石油、汽車產業傾斜,地球生態無運行;至於宣稱會致力令美國在2050年達致溫室氣體零排放的拜登,則力推電動車等新能源方案。這場對決,也猶如加油站與充電站之爭,最終誰主宰能源方向,很快揭曉。
 
特倘連任 自然災害殺傷力更大
 
諷刺的是,投票翌日,也是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之時。回想2016年11月4日,全球多國磋商出對應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按聯合國規定,任何國家都不能在協定生效起的3年內退出;要退,也要待3年期滿提出,並且再待1年才算數。特朗普是不折不扣的「氣候變化懷疑論者」,迫不及待,在3年限期後的首日、也就是去年11月4日發出退場通知,並在今年11月4日落實。
 
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中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不僅打擊國際間對應氣候變化的士氣,也開了一個缺,讓沙特阿拉伯、澳洲、巴西等氣候落後國家躲在「山姆大叔」的背後,迴避積極減排的道義責任。這樣的負面連鎖效應,不容忽視。
 
特朗普自誇是「自羅斯福總統以來的第一名環保總統」、「偉大的環保主義者」,卻取消了奧巴馬年代的減排計劃。研究機構Rhodium Group估算,美國從現在到2035年,將會額外排放18億噸的溫室氣體,相當於香港44年的排放總量,如同為持續發高燒的地球先生添加羽絨。難怪競爭對手拜登批評,如讓特朗普多坐4年總統寶座,「這些地獄般的自然災害將變得更常見、更具破壞性,也更有殺傷力。」
 
拜登競選口號 要重返巴黎協定
 
除了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上任後,還全面鬆綁石油與天然氣開採及運送的環境法規,降低汽車碳排放標準。事實上,美國在2018年已超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別以為當地的石油和汽車產業因而滿心歡喜;其實業界清楚得很,低碳和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趨勢,要是把自家排放門檻往下拉,落後於國際標準,便會削弱企業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同時破壞商譽,除笨未必有精。
 
相對而言,拜登拋出的競選口號,聲言「我們明年1月20日(總統就職日)就重返巴黎協定。」意謂勝出的話,美國只會短暫缺席氣候變化的國際舞台。而他許諾美國在2050年以前做到零排放,比中國還要早10年,對促進中國加快減排步伐,能起積極作用。
 
然而,拜登在競選期間被連番追擊,表示不會「全面禁止開採頁岩氣」,只會停止未來在聯邦土地或水域上的新開採項目。這是否代表拜登在選票壓力下,不敢對石油產業下重手?遏抑不了化石燃料的氣焰,2050年零排放的如意算盤,真能敲得響嗎?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0年10月31日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