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重蹈「海洋反肚」覆轍 促請禁用發泡膠


 
(2018年9月17日新聞稿) 港島杏花邨連續兩年在颱風吹襲下,迎來海量塑料垃圾,其中以發泡膠最多,飲品膠樽其次。綠惜地球表示,「不想重蹈覆轍,環保署應淘汰使用發泡膠,同時促請飲品商製訂進取的減塑目標及時間表。」
 
綠惜地球同事今早到過杏花邨了解情況,現場仍遺下大量發泡膠,是名副其實的「白色恐怖」。這些發泡膠即棄餐具不多,反而以包裝箱為主。根據環保署2015年《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沿岸垃圾中,發泡膠佔19%,排名第二。以2013年收集到14,905公噸的海上垃圾推算,廢發泡膠該有2,533公噸,數量驚人。
 
本會指出,發泡膠難以分解,故此全球多個國家相繼禁用。其中美國最積極響應,近100個城市、小鎮已實施禁令:2015年,紐約市落實全市禁止出售或使用即棄杯、碗、盤等發泡膠餐具;2016年,華盛頓立法禁止用不可生物降解的發泡膠作外賣盒;2017年,新澤西州大部分學校均禁止使用發泡膠食物盒盛裝午餐。至於亞洲,台灣的台北市和新竹竹東鎮、馬來西亞人口最稠密的雪蘭莪州、印度的新德里,亦在近幾年相繼推出禁令,政府不應落人於後。
 
除發泡膠外,颱風也帶來很多飲品膠樽,當中繁簡體字品牌都有。本會指出,環保署的飲品膠樽容器生產者責任法規顧問研究,要到明年上半年才完結,若計及以年計的立法程序,遠水救不了近火,故促請政府要求屈臣氏、可樂、維他等本地飲品龍頭,製訂進取的減塑及回收目標及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