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膠樽成港、台主要海洋廢膠樽來源
兩地環團促請生產商承擔減塑責任
(2018年9月2日新聞稿)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 (The Green Earth) 發起「短命膠運動 — 廢PET飲料容器品牌調查」,在港台兩地共進行了16場淨灘行動,收集超過5,200個廢棄膠樽。在能識別品牌的四千多個瓶子中,簡體字品牌高佔66%。兩地環團共同呼籲,「膠樽等即棄塑膠已成為當下最嚴重的環境災難之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海洋塑料垃圾製造國,有責任敦親睦鄰大力減塑,同時要求飲料生產商訂定減塑目標,共同對應海洋廢塑料的危機。」
海洋每年吞進800萬公噸塑膠垃圾,聯合國便發表報告,指膠樽等包裝塑料帶來的污染,為「這一時代最大的環境災難之一 (one of the biggest environmental scourges)」,膠樽更長年位居十大海洋垃圾排行榜。以人均塑料包裝廢物量計,美國、歐盟、日本最多,但以國家總製造量評量,中國則高居全球第一。環保組織「海洋保護協會」的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排到大海的塑膠垃圾,同樣世界第一,當局有必要承擔進取的減塑角色,例如推出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除政府政策,近年企業也逐步履行自主的減廢承諾。對此,兩地環團促請飲品生產商,訂定積極的減塑目標及時間表,具體訴求包括:
• 源頭減廢:推出「去膠樽化」產品,例如自助飲料機的販售模式。
• 改良產品設計:盡量採取單一物料,提升回收效率及廢料價值
• 做好回收:規劃自主回收管道,提升回收比率,並訂定回收所有出售產品的時間表
初步調查結果發現,海洋垃圾無疆界,兩地發現的簡體字膠樽比例,不容忽視。台灣澎湖比例最高,全島四個監測站收集到近2,600個能識別品牌的膠樽,當中86%為簡體字,繁體字只有11%。至於香港的10場調查,簡體字飲品比例亦達38%。
多次在澎湖淨灘的海洋公民基金會淨灘淨海專員巫佳容稱,「不時會撿到一、兩千個膠樽,七成以上都是簡體字品牌」。她有點無奈地說,「不管怎麼撿,冬天一來,整個沙灘因著洋流和季候風影響,都會滿滿的都是垃圾。」她期待透過這次協作,推動飲品商善盡生產者責任,守護海洋。
綠惜地球發言人表示,環保署2015年發布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Investigation on the Sources and Fates of Marine Refuse in Hong Kong),聲稱95%的垃圾為香港自家製造,來自內地只佔5%,本會認為該比例值得商榷,促請環保署檢視調查方法,而官方的「粵港海洋環境管理專題小組」(Hong Kong-Guangdong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pecial Panel)也須加強合作,防堵廢塑料污染海洋生態。
本會強調,調查中仍有55%的廢膠樽出自本地,本地飲品商責無旁貸。消費者也應避免使用即棄膠樽,選購了也要妥善回收,善盡綠色公民責任。
這次調查透過收集灘岸的廢膠樽,統計其品牌、數量、來源地等信息,推動相關政府及企業,做好減廢。在2,938個簡體字品牌中,台資的「康師傅」數量最多,佔33%;其餘「四強」依次為「娃哈哈」、「農夫山泉」、「怡寶」及國際品牌「可口可樂」。至於「怡寶」,為華潤集團子公司,在香港發現的簡體字品牌中,名列第一。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孫瑋孜表示,「康師傅是中國具有相當規模的台資企業,在香港也有上市。這家內地飲品業大哥大,間接製造了大量膠樽垃圾,又『浩浩蕩蕩』漂回台灣和香港,說來諷刺。」
後續工作
9月15日 (周六) 為「國際淨灘日」(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本會呼籲公眾積極參與的同時,也主動舉辦品牌調查行動,更治本地對應愈來愈多海洋垃圾的挑戰。而本會當日也會發起品牌調查,詳情稍後公布。
參與機構:
香港:上山下海執垃圾、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美麗海岸關注組、郊野小精靈、搞乜東東、Trailwatch、環保觸覺、綠惜地球。台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愛海的旅行
台灣環團就調查的相關回應: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陳姿蓉表示,海洋廢棄物無分國界,國際間須共同應對,而非都是他人之責。若就台灣本島兩場監測資料結果發現,來自台灣自產的寶特瓶佔絕對多數。而膠樽、塑膠容器為環保署的公告應回收項目,反映仍有改善空間。協會呼籲台灣環保署檢視回收系統是否存在缺漏,同時提醒消費者與業者共同肩負源頭減量的責任。
短命膠運動(Short-lived Plastic Campaign)簡介:
人類自1950年以來生產的80億噸塑料產品,半數的生命周期只有四年;膠樽、塑料購物袋等生命期平均更可缺至數個月,是名符其實的「短命膠」。短命膠禍害在製造量大、回收量少、棄置量大。在全球所有棄置塑膠中,回收僅得9%、12%被正規或非法地燒掉、79%長埋堆填區或自然環境中,以致在郊野或海洋,都有其蹤影,故透過品牌調查,推動政府及相關企業優先減量、做好回收。
本次發布並非最終結果,而是持續監督的工作,故呼籲大家響應參與,所收集數據,肯定能豐富調查質量,以利匯整為年度報告。詳情:http://greenearth.org.hk/plasticwaste/
媒體查詢:
綠惜地球 3708 8380
調查成員 :浸會大學同學 吳芷琳、溫家樂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澎湖-可樂家族飲品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澎湖-康師傅
沙頭角
垃圾灣-怡寶
垃圾灣-審計
垃圾灣
南丫島白鴿坑-搞乜東東
海洋公民基金會-品牌調查-彭湖
海洋公民基金會-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