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回收網絡 四電一腦成美事

俗稱「四電一腦」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制8月1日正式實施,旋即翻起不少風波,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要接連上傳媒解畫,表面是擺平,但行業間暗裏的競爭波濤才洶湧呢。
 
3日內除舊 假期需增人手
 
到過廣東貴嶼的電子垃圾場,看到低端處理電子廢品對環境和拆解工人的傷害,所以對於落實「四電一腦」法例,我認為本港責無旁貸。然而政策推出卻紛爭不止,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政府在除舊服務上犯了低級錯誤,怪不得人。簡單說,政策承諾消費者買新電器,享有免費回收舊機的服務,並且訂明日期,不過這個除舊時限頗破格。一般理解,所謂時限,是在限期內完成工作,但「歐綠保綜合環保(香港)有限公司」(下稱Alba)這家回收商,卻只應允買新機後3日,再另行安排日子上門收舊機。至於實際收機日期,究竟是第4日、第5日、抑或更久,並無清楚界定。香港太多蝸居,買了新雪櫃,卻要擺着舊機苦等,不曉得幾天才有人上門接收,消費者怎會服氣?
 
還好政府盡早止血,要求Alba承諾在顧客購貨後3日內提供除舊服務,並增派人手及車隊應付需求。我認為這尚算合理,消費者訂購產品時,最好安排在第4日或之後送貨,以便同日回收舊機。很多消費者假日才會在家,因此承辦商有必要在假期加派人手,應對顧客需求。
 
消委公布價格比較 防抬價牟利
 
其次,根據規定,供應商要向政府繳付15至165元的「循環再造費」,以支持日後收回報廢產品及回收處理的開支。雖說供貨商須負擔費用,但大家明白羊毛出自羊身上的道理,開支多少會被轉嫁給消費者。不過傳媒踢爆,有銷售商在再造費之外,額外提高貨價,混水摸魚。
 
消費者難免認為政府監管不力,硬生生把生產者責任變成消費者責任,有欠公允。對此,環保署、消委會甚或民間組織都可以做好監督工作,公布大型零售商的價格比較,增加市場信息的透明度,以防抬價牟利,挽回公眾信心。
 
任何法例推出都有過渡期,盡早發現問題、做好補救,風波或許很快平息。不過,政策涉及的業界利益糾結,相信還需好一段時間,才能梳理。
 
過去大家購買電器,舊機通常由零售商或者收買佬收走,再賣到街角舖等回收市場。在新政策下,原本長於拆解、除毒工序的Alba,憑着免費上門收機服務的優勢,搶佔了回收通路,切斷、分薄了很多人的財路,不滿在所難免。早前做過回收舖調查,業者不約而同地表示,內地收緊回收品進口下,生意愈見難做;而「四電一腦」政策接踵而至,再缺了塊補幫生計的市場,苦不堪言。
 
搭建新體系 打破回收霸權
 
對部分回收業者來說,政府撥款興建大WEEE廠(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WEEE‧PARK),擁有營運權的Alba獲得競爭優勢,擔心壟斷市場,形成「回收霸權」。Alba是否已經坐大,我不敢說,但大WEEE廠首年處理廢舊電器的目標只得6,000公噸,與每年可處理3萬公噸的預期目標相去甚遠。
 
就是說,Alba在打破現有回收通路下,又未搭建好新的回收體系,並且面臨追趕回收目標的壓力,難怪惹來競爭持份者指摘其回收能耐的質疑。
 
讓回收商、零售商參與回收舊機,為Alba及其他合規管處理商擴大回收網絡,增加貨源,自是雙贏的美事。但美意背後,看來要經歷業者、政府之間拳來腳往的利益搏弈,還有回收系統的重新洗牌。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8年8月11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