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溫水煮蛙 減排勿拖

颱風天鴿殺到香港前,帶來又熱又焗的天氣,天文台錄得攝氏36.6度的高溫,創下132年來的最熱紀錄。香港人該體會到,在全球氣候變化下,溫水煮蛙不僅是個預言——而溫水已漸漸煮成熱水了。
 
60專家聯署 把握3年減排限期
 
說到抵抗全球氣候變化,不難聯想到林超英。有傳媒以「出名唔開冷氣的前天文台長」去形容這位身體力行的前台長,並訪問他近日會否酷熱難耐歎下冷氣,林回應道「噚晚都無開,可能今晚開多個大風扇,我OK㗎。」有臉書KOL也出帖文稱,「應該LIVE林超英屋企」,看看他如何以風扇、大塊竹蓆對抗炎夏,既有剝花生睇戲、也有敬佩意味。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前任秘書處執行秘書Christiana Figueres和研究隊伍,月前在科學期刊《自然》刊登文章,指全世界若無法在2020年前減少碳排放,便難達致《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阻止氣溫上升超過1.5°C至2°C。文章獲得全球超過60位科學家、政府、環保人士等聯署,提醒人類把握3年的減排限期。
 
巴黎協定欠約束力 自欺欺人?
 
向林超英請教巴黎協定,他對3年死綫不感樂觀。對於巴黎協定的成果,他指出參與國家自覺做了一件大好事,但從科學角度來說卻有點「嘥氣」,甚至「幾欺騙」。協定要求把氣溫控制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水平,同時不要上升超逾攝氏1.5度。然而,2016年全球平均氣溫,已較工業革命前上升1.3℃,只餘下0.2度的防綫,即使全人類死亡,氣溫上升的隋性仍在,會衝破1.5度的水平。
 
事實上,這次協定只承諾每5年檢視一次進度,並無實質約束力,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更令全球減排計劃舉步維艱。
 
至於Figueres的3年限期之說,林超英講得直白,認為只是個「方便說法」,因為若說全沒希望,大家只會舉手投降甚麼都不做;假如說還有30年,大家又不會覺得緊張,立即放軟手腳。
 
節能我做起 還看施政報告
 
那是否代表「死硬」?科學上似乎是悲觀的,但林超英仍抱有一絲希望。他認為,氣候變化是全球一起造成的共孽,何不實際地由全球在地去做?尤其在社交媒體興起的年代,大家更容易透過互聯網彼此連結、學習、打氣,一起去帶動改變。而他的不開空調,無疑是發自內心,對應地球發燒的實際行動與道德呼喚。
 
下次颱風來襲,我們可以選擇開大空調,剝花生問台長有無開冷氣,也可以在力有所逮的情況下,實踐自家的節能減排方案。當然,我們還期待10月施政報告時,行政長官會提出強化版的減排方案。
 
說到底,地球不是這一代人玩晒,我們沒有放軟手腳的權利。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7年8月26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