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北方大範圍的毒霾沒越過羅湖橋,壓境香港,不然這肯定是2016年底本港最要命的一場環保災難。
無奈,內地對於霧霾,不時以超現實的方式演繹成語掩耳盜鈴:中國的《環球時報》「稱許」濃稠的微細致癌粒子PM2.5,足以擾亂敵國軍事偵測,威力堪比導彈的超級防禦系統,有其積極正面的功能。如今,這股中至重度的污染、面積超過600個香港面積,早攻陷北京、華北、華東等全國六分之一的領土,示範甚麼是自我摧毁的大殺傷力武器。
餐飲造成霧霾? 恐屬轉移視綫
《人民日報》最近也來個反高潮,把霧霾元兇說成是由餐飲業的油煙造成,意謂炒菜做飯的千家萬戶都是共犯,試圖轉移視綫。
毒霾肆虐,舉國關注,北京清華大學12月20日舉行的霧霾經濟學研討會,大半外地代表缺席,原因是受霧霾影響,飛機降落不了,高速公路封閉,更有出了高鐵站身體不適打退堂鼓。這如同昭告全國人民,毒霾正如影隨形,全方位威脅中國。
回想8年前京奧開幕前夕,4位美國單車運動員戴上口罩步出首都機場的一幕,被國人痛斥美國人小題大做,以「下三濫的餿招」侮辱主辦國,這些運動員最終被迫向中國人民道歉。這場中國人民的勝利,掩蓋不了殘酷的事實,那就是有害霧霾早就張牙舞爪,容不下感情用事。
如果這霧霾是條毒龍,那打從2004年便已誕生。從當年美國太空總署的監測,中國上空有片「褐色的雲」,不住向日本等周邊國家擴散。不過,內地媒體沒有發揮正視聽的角色,去告誡「褐色巨龍」的威力,反而在京奧期間,說成是罕見大霧,讓公眾誤以為是霧作怪。
民間突破壟斷 促使政府跟進
這無疑是一場試圖掩飾與揭露真相的對弈。北京奧運之後,美國又「多管閒事」,其北京的大使館每日公布PM2.5數據,多次踢爆數據爆錶,事件惹來北京市環保局的斷然否定,質疑美方數據不準確。既然說美國數字有誤,大家自然會問,中國政府何不拿出證據,以正國人視聽?只是這樣一問,難免有人尷尷尬尬。
為免政府尷尬,民間環保團體體貼得很,推出「我為祖國測空氣」行動,購買儀器檢測空氣污染程度。這些器材動輒2.5萬元人民幣,並不便宜,要靠眾籌集腋成裘,沒想到這讓大家在空氣污染問題上可以參與,結果一呼百應,很快的便募得經費,同時激起北京、上海、南京、重慶、長沙、廣州、深圳等全國多個城市的自發測度空氣質量運動。民間發功,突破當局壟斷、封鎖信息的局面,由下而上促使政府公開空氣質素的數據。被迫也好,真心誠意也罷,2012年,中國政府把PM2.5納入空氣質量指標,連帶香港政府也在同年,宣布規管有關污染物。
揭露真相,當然不等於污染治理;定出指標,也未必等同於承認問題,不然就不會有以上官媒混淆視聽的言論,或者發生最近重慶民間拍下灰霾照片也「被帶走」、「被關切」的情況。別人愈掩飾,民間更要努力耙梳事實,讓更多人認清真象,少幾個環境愚民,這樣,才有機會早日撥開灰濛濛的毒霧,重見青天。
經濟日報 2016年12月31日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朱漢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