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山徑問題
喜愛行山遠足的你,有沒有留意山徑的變化?密集的遊人足跡為香港的熱門山徑帶來了什麼影響?
常見的山徑問題
喜愛行山遠足的你,有沒有留意山徑的變化?密集的遊人足跡為香港的熱門山徑帶來了什麼影響?
水土流失
「水」可說是山徑最大的「敵人」。
山徑上的水土流失本是自然現象,意指土地表面受到風和水沖刷,造成土壤侵蝕及水的流失。
然而,遊人的腳步會帶走表土,或造成下陷處,一旦下雨,雨水會沿著軌跡往下流(逕流),產生不同程度的侵蝕現象。
長期及頻密的踐踏甚至會令植被退卻,更令降雨直接沖刷山徑表土,加劇水土流失。
石屎化
(水泥化)
以石屎鋪建的山徑與自然環境欠和諧,建造過程容易對周邊自然環境造成破壞,並增加碳排放。同時,由於石屎鋪面的山徑無法滲水,導致雨水只能從山徑兩旁表土流走,持續的沖刷會導致山徑兩旁出現沖坑,加劇水土流失。
石屎比天然泥面更吸熱,山徑的表面會較高溫,硬度亦較強,對關節撞擊力比天然泥面大,影響遊人的郊遊體驗。因此,不少人會選擇走在旁邊的泥土或植被上,以圖避開石屎山徑,導致其他的山徑管理問題。
亂開小路或捷徑
除了原有的山徑,有人為了趕快到達而自行開闢捷徑,常見之處包括:登峰山徑、轉彎角,踐踏植被或「穿林」以縮短路程。亦有遊人為了到風景開揚的位置「打卡」而自行走出的小路。
然而,此舉會破壞植被,令原有完整的植物群落碎片化,影響植物生長,騷擾樹林內的野生生態。亂開捷徑也增加行山人士的安全風險(迷路、進入密林的危險性等)。
擴闊
山徑垃圾
膠樽、紙巾、食物及飲品包裝等一次性即棄用品,都是山徑上常見的垃圾。遊人把垃圾留在郊外,或沒有放進有蓋垃圾桶內而被風吹走,除了影響環境衛生,更引來野生動物翻摷、誤食塑膠垃圾,影響自然生態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