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政策評論 Press Release & Policy Opinion

(2019年8月10日報導) 每年施政報告前,敝機構總幹事劉祉鋒都會執筆就環保政策提出建言,政府也不時聽納。然而,來到今年,我第一次見他下筆艱難,差點寫不下去。對於要如何向特首林鄭月娥進言獻策,他感到猶豫。這位高高在上的行政長官似乎已經緊閉了雙耳:百萬人上街吶喊,她聽不進去...

(2019年8月8日專欄) 上班出地鐵,總是在出口遇上收集免費報紙和紙皮的婆婆。婆婆也是我掌握廢紙行程的情報員:聊到去年聖誕前每公斤1.5元的回收紙價,她喜上眉梢;過年後紙價跳岸式插水,她眉頭深鎖。到近日,價格下挫至4角,婆婆不見了。

(2019年7月27日報導) 內地朋友聊起上海市風風火火的垃圾分類,指每晚提垃圾袋到廢物收集設施前,都會給站崗的環保大媽來一句:「你是甚麼垃圾?」大媽不是罵人,而是問袋中是甚麼廢物。大媽旁,通常有警察監督,確保回收「使命必達」。

(2019年7月25日專欄) 起題的話,這篇文章可以叫─《美國:人均製造最多垃圾的國家》。... 香港遊客多,固然會推高垃圾量,亦抵銷了部分減廢的成果。然而,遠在自由行之前,香港的垃圾量早就多得離譜,賴不得人。如果說此文在數美國不是,不如提醒大家照照鏡子。真要為文章起題的話,還得加上這句才算公允──「香港:人均製造最多垃圾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