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芽菜,準備好未?

(2022年6月24日 專欄)柴米油鹽無小事。各散東西的朋友最近不約而同說,食物開支升翻天。
 
先說台北,我家巷口的烤鴨店,過年前半隻鴨才賣三百九十元台幣(約100港元),農曆年後已跳升近兩成半至四百七十元(約125港元)。以為兩成很高,原來高處未算高。
 
住澳洲的N稱,俄烏戰爭前,超市番茄每公斤8.9澳元(約50港元),現在卻要12.9澳元(約71港元),飆近45%。她說:「咪話戰爭與你無關,當石油價格係咁上升,運輸費用上升,消費就會成倍成倍咁上。」另一友人留言慨嘆:「運費仲貴過農夫收入。」
 
英國的S指,高糧價下,不少人三餐不繼。 他說的半點不誇張,英國慈善組織The Food Foundation四月的調查發現,約七百三十萬成年人生活在被迫節衣縮食、或在飢餓下減少用餐的家庭;而去年七月陷入同樣困境的人數才三百九十萬,大增近九成。
 
以上show hand(梭哈)般的「大來大去」,輸的是民生生計。至於低收入國家的人民,肯定受害更深,因為食物開支可高佔家庭總支出的一半。
 
香港的P,在其臉書羣組「慳啲啦」提及到超市買水果,驚覺「十蚊一個橙」,一旁的伯伯也喚着說:「真唔真呀?十蚊?真係慘。」 可是,反映通脹程度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三月份「只有」1.7%增幅,似乎與生活經驗相去甚遠,因為這是一籃子的物價數據。而P細看數字,發現三月平均每個橙價要6.4元,較去年同期貴18.8%,「真係慘」。
 
疫情本打亂全球供應鏈,推高能源成本,令糧食陷入短缺及價格飆升的窘局,並帶動通脹。而氣候變化令「天氣不似預期」,乾旱、高溫及雨季導致播種期延後等情況,更打擊了美國、印度和中國等農耕大國的收成,進一步令大家「冇啖好食」。
 
二月俄羅斯舉兵攻入烏克蘭,令烏克蘭這個如同國際糧倉的國度,超過二千萬噸小 麥、玉米、葵花籽油等無法輸出。不少評論指責俄羅斯的普京把封鎖烏國糧食出口作為換取國際撤銷政策的武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署長David Beasley上月底便表示, 「不開放港口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宣戰」,呼籲普京「要有良心」(have a hear),不然估計全球有四十三個國家會面臨饑饉。
 
屋漏偏逢連夜雨,缺糧下,中國、俄羅斯、 印度、馬來西亞等二十多個國家限制出口糧食或肥料,舉凡小麥、粟米、雞肉、牛肉、薯仔、番茄等全部受限。天災加上人禍,聯合國五月預示,高糧價時代在未來數年恐成新常態。
 
有人說糧食來源不如「背靠祖國」,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龍子維倒建議分散風險,發展社區農業與農地保育,作為我城糧食供應的最後防線。也因此,勿輕易把優質農地糟蹋掉,不然要復耕難。
 
回到個人層面,不時不食是老祖宗的智慧,再來就是點餐時勿眼闊肚窄,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的記得打包。而P君在家發芽菜的心得,也很不錯:「我搵個膠篩倒少量綠豆, 浸水發芽後,然後搵個鐵盆冚住遮擋陽光,每日定期倒水、瀝乾。幾日就有收成,而且真係平,一盆芽菜成本只係兩蚊,無污染、無添加,有興趣可以試試。」 執筆時,戰火未息,本港四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稍為回落至1.6%,基本食品價格升幅也放緩,惟每個橙的平均價,仍較三月高出一角。或許,是時候買定綠豆發芽菜。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2年6月24日 明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