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擔心人類過不了2050年?

(2021年05月28日專欄)有研究說,到了二○五○年,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會比所有魚加起來都要重。另一篇反高潮的學術論文則由漁業專家Cornelia Dean執筆,指掠奪式的商業捕漁平均每一分鐘從海中撈走五百萬條魚,若捕撈持續透支,二○四八年的海洋只餘一片空蕩蕩。
 
海中既無魚,廢膠自成王者;屆時一躍入海,迎面而來的都是這些:魚兒換成膠樽、水母被膠袋取代、貝類全變作瓶蓋⋯⋯何其荒誕。所幸後來Cornelia Dean承認預測有誤,指出人類只要洗心革面,她在二○四八年還有望「舉辦海產派對」。
 
然而,別太早開香檳。到了二○五○年,要是廢塑料比魚類重,意味大家下嚥的魚產,定必附贈塑膠。韓國海洋科技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沈遠稕曾以「回來復仇的海洋塑膠」為題撰文,留下這句警世之言:「未來,你丟掉的,就是你吃掉的(What you eat is what you throw away)」。
 
吃下塑膠固然噁心,但可別輕視吸附在塑膠碎片上的毒性物質,例如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和雙酚A等。這些物質被水中生物吞食後,會沿着食物鏈轉移,把毒性和有機化合物累積給下一位攝食者,當然包括大家。
 
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生殖專家Shanna Swan特別關注化學物質對生育的影響。她指塑化劑能使塑料變柔軟,經常用在食品生產、加工和包裝中,男性接觸後,或降低睪丸激素。用於罐頭容器的雙酚A能令塑料變硬,進入人體後,不單影響女性雌激素,也令男性精子質量下降、性慾降低,導致勃起功能障礙。
 
三年前,Swan和團隊發表研究,指西方男性精子數量在一九七三年至二○一一年之間暴跌59%。今年,她進一步著書《Count Down》,描述精子數量的曲線發展,預測到了二○四五年,男性的精子量或會歸零,人類有面臨絕後之虞。
 
壞消息何其多。不過,與其擔心二○五○年的「人類大限」,不如認清這些研究的假設:它們全都按照「一切照舊」(business as usual)的軌跡來預測。即是說,只要我們願意立即改變,或逃得過最終宿命。
 
當然,除非,我們冥頑不靈,預見棺材,仍然不流眼淚。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1年05月28日 明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