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包裝減塑 國際企業有責

要數難處理的塑料包裝,糖果、朱古力、香口膠等糖果包裝定必榜上有名。
 
先數數當中一些處理難點:包裝用的物料並不統一,以致難以分類;好些更使用複合物料,拆解難度大;而大部分包裝甚至沒有回收標示,公眾想分也難;如果沾上殘餘食物,更有衞生之慮。
 
總的來說,就判定糖果包裝近乎無法回收,下場是淪為垃圾。
 
港年棄3.4億糖果包裝
 
一個小小的糖果塑料包裝,佔不了堆填區多大空間,但2019年香港用掉的塑料糖果包裝,有3.4億個。這裏指的僅僅是外包裝,若計入裏頭的獨立包裝,包裝數量將以十億起跳,豈能低估。
 
塑料垃圾近年引起世人關注,全球淨灘撿到第二多的塑膠廢物,便是食物包裝,數量僅次於煙頭。有團體把撿到的廢塑料來個品牌盤點,驚覺不少垃圾,來自你我認識的國際品牌。大家於是會問,「這些國際巨企解決廢塑料問題上,有責任嗎?」
 
說個例子吧。菲律賓、印尼、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一直遭指摘為海洋塑膠垃圾的元兇。不容否認,這些國度的廢物管理基礎設施不足,垃圾容易從河流、排水渠甚至非法棄置,流落大海。
 
然而,民間進行的廢塑料品牌調查卻發現,當地成行成市販售、稱為sachet的塑料小包裝佔比很重,而且大多是複合物料,即使想回收,也沒有再造設施處理。而大規模出售sachet的生產商,正是國際間赫赫有名的企業。
 
東南亞環團朋友就慨歎,「既然知悉我們無法處理,為甚麼還要傾銷這些包裝產品?」說到這,企業其實難辭其咎。
 
市場份額龐大 營利不顧環保
 
回到香港的場景,綠惜地球取得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預先包裝的糖果產品的市場大餅,過去五年累計增長15%,2019年生意額便高達41億元。而瑪氏食品(MARS)、費列羅(Ferrero)、雀巢(Nestle)三大品牌,更高佔全港近四成的糖果市場份額。
 
賺錢無罪,但在營利以外,就沒有環保的承擔?或許我們也該向這些巨企發出詰問:「在減塑上,過去你們有付出過對得住天地良心的努力嗎?」很抱歉,答案應該是沒有。
 
近幾年,向這些企業提出質問的人愈多,這些國際公司愈難迴避責任。兩年前,很多企業簽署了國際的減塑承諾。無論是自願抑或被迫,努力改過,應該給予掌聲。
 
定期公開用量 制定減塑策略
 
不過,細心檢視這些機構的減塑措施後,反倒納悶。例如,企業很多時提出某年某月之前,全面轉用可以回收、堆肥,或者降解的塑膠物料。但香港沒有處置糖果包裝廢物的設施,更枉論拿去特定的工廠堆肥和降解,就是說,即使引入這些包裝,只會徒勞無功,也易讓人有「真公關,假走塑」的壞印象。
 
不想鬧出「真關公」的形象災難,倒期望這些企業開誠布公,定期公開塑料包裝的使用量,同時制定適合本地需要的減塑策略,承擔處理包裝廢物的責任,才不負國際企業的名聲。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0年6月13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