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惜地球就「塑膠廢物管理」文件之回應

致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及委員
 
(2020年5月25日公開信) 綠惜地球歡迎環保署提出各項對應塑膠廢物挑戰的措施,並提出以下建言,強化及補充不足。
 
在提出回應前,環境事務委員會各委員和香港政府務須理解,聯合國環境署2018年便發表報告,直指廢塑料垃圾是當下最嚴峻的污染挑戰之一,塑膠問題足以與全球氣候變化相提並論。為對應氣候變化,國際組織設定排放上限及減排目標;對於失控的塑膠災難,香港絕對應該付出同樣決心提倡整全的「塑膠新政」,對症下藥。最直接的兩大原則為:
 
1. 在特定年限內,設定塑料包裝及即棄塑料產量上限,並且淘汰不必要及有害的塑料產品及包裝,例如可產生致癌物二噁英的PVC物料;
 
2. 促進由即棄邁向可重複使用、回收或堆肥的包裝模式;
 
而本會以下建言,將從「國際」、「區域」及「本地」三個層面討論:
 
● 國際層面 — 香港有為迎接《巴塞爾公約》做好守門準備嗎?
 
香港是塑料廢品貿易自由港,過去把大量高污染、低價值的「低端塑膠」輸往中國大陸,直接、間接地荼毒內地生態及公眾健康。隨著內地2017年底實施「洋垃圾」進口規定,廢品貿易量大跌,但剩下的貿易量仍然相當驚人,並且同樣經香港轉運東南亞國家,繼續成為污染幫兇。
 
綠惜地球調查發現,2019年,本港分別是泰國(首九個月)和菲律賓(首七個月)的第二及第三大廢塑料來源地。而檢視過去四年經香港出口的低端塑料 (HS39159090)比例,高達67%,而僅僅2018年,更高達70%。
 
高風險廢膠(high-risk waste plastics): HS 39159090

 
規管全球有毒貿易的《巴塞爾公約》通過,2021年起管制廢塑料貿易,香港的環保署和海關有做好準備嗎?尤其對於迴避申報為廢塑料的不法業者,當局有何有效措施,予以監控?
 
參考資料:
《香港 – 塑料垃圾自由港 促請做好把關 免發展中地區淪為垃圾崗》
 
● 區域層面 — 加強粵港海上廢物管治
 
環保署 2015 年發表《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指本港海上垃圾 95% 源於本港,餘下 5%來自香港以外。然而,綠惜地球根據44場淨灘數據整理出的《飲品膠樽品牌調查年度報告(2018-2019)》卻發現,繁體字品牌的廢飲品膠樽比例佔40%,簡體字及其他語言標示的膠樽比例,分別佔46%及14%,反映香港頗受外圍環境影響、特別是來自內地的海洋廢物。
 
綠惜地球指出,兩份報告數據存在偏差,歸因於政府的報告,低估了香港三面被內地包圍的影響因素。本會在此並非指摘,要是既然知道廢物確實來源,便應加強溝通,促請粵方投放更多資源做好源頭減廢、加強堵截塑膠等廢物從河流、海岸流出,同時在豪雨等高危時間,做好通報。
 
參考文件:
《飲品膠樽品牌調查年度報告(2018-2019)》
 
● 本地層面:加強立法規管、健全回收配套
 
盡速通過都市固體廢物收費
廢物收費政策屬火車頭法規,能帶動公眾減量、回收、收集的多重效果,促請議員在本屆任期內通過,將會是上上之策;
 
檢討購物膠袋收費
1. 廢塑料中,數量最多是膠袋。香港推行購物膠袋收費十年,棄置量近年有回升跡象,反映每個膠袋收費5角,效力正在減退;觀乎愛爾蘭等地做法,會適時提高收費,增加減量效果;
 
2. 「麵包餅食店」類購物膠袋棄置量達2.67億個,是計劃首階段全部徵費對象——超市、便利店、健康護理和化妝品店——丟棄總量的2.3倍。自膠袋徵費計劃2009年實施以來,麵包購物膠袋的每年棄置量,從沒低過09年水平,反映計劃未能壓抑其用量。
 

 
圖中的袋裝麵包,在現行法例視作未密封商品而獲豁免,可額外免費獲取購物膠袋盛載,實屬不必要。
 
趁環保署今年檢討購物膠袋收費,綠惜地球建議:
 
1. 提高膠袋收費至每個1元;
 
2. 收緊過份寬鬆的豁免範圍,例如麵包店已包裹好的方包、排包,便不應獲得豁免;而超市平口袋,更應收緊其豁免的應用範圍;
 
3. 加強監督及執法。
 
參考文件:
《麵包店膠袋棄置量大 促收緊豁免 提高徵費》
 
淘汰即棄餐具:
 
1. 政府應不落國際形勢,定出時間表,淘汰發泡膠等用完即棄的塑膠餐具。
 
2. 疫情下,政府與其只資助食肆營運,更應出資鼓勵自備餐具的顧客和餐廳,減用即棄餐具,以達至減廢和扶持業者的雙重目標。
 
參考文章:
打破即棄餐具等同衛生的迷思
 
盡早推出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法規:
 
綠惜地球統計發現,2018年PET膠的出口回收率慘跌至剩下0.2%,而全球落實按樽制等生產者責任法規的國家或城市,有關容器的平均回收率可達七成,表表者的德國和韓國更在九成以上。由於環保署早已完成有關法規的顧問研究,更應盡早完成公眾諮詢及出台。
 

 
此外,在港鐵等策略性位置增設免費的斟飲水設施,將有助減少消耗瓶裝水。
參考新聞稿:
《按樽費1元 回收率估計可達75%》
 
規管可降解塑膠
 
廢塑膠危機下,全球興起以可降解塑膠作替代品。然而,現時市場上絕大部的可降解塑料產品,要經特定高溫、濕度等條件才能降解,意味一旦流入自然,對生態環境同樣造成衝擊。故此,政府務須對此制訂規管對策。
 
盡早規管微塑膠
 
本會促請政府盡早限制出售含微膠珠的產品,並且與學界及民間社會,開展更多微塑膠的研究,進一步掌握微塑膠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的威脅。
 
健全回收配套
 
中國收緊廢品進口門檻,衝擊香港回收品出路。縱使本港2020年下半年陸續有三間塑膠再造廠落成,但若欠穩妥的收集及回收通路,整條再造鏈均會失衡,故本會支持政府推出「塑膠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先導計劃」,但務須加速在全港18區推行,才能健全產業鍵。
 
為免扼殺行業多元及健康發展,「塑膠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在招標上,慎防個別財
團或機構壟斷。
 
 
查詢: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朱漢強
電話:3708 8380
網頁:https://greenearth.org.hk/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reeneart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