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慮減恐懼 政府要開誠布公

綠惜地球同事採集花盆表土化驗

綠惜地球今日發布催淚彈下校園土壤是否含有二噁英等有毒物質的監測結果。計劃初期,曾擔心沒有學校願意接受採樣,結果我錯了。
 
二噁英恐懼 人心惶惶代價大
 
我有點小人之心,臆測學校若發現二噁英污染,便要負擔大筆開銷來移除泥土、換掉空調、甚至全面清洗校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當我向某校長道明來意,他竟反問:「你要幾間學校?」原來,在「放題式」催淚彈的陰影下,很多學校都人心惶惶,想知道毒害污染的情況,從而保護孩子。
 
催淚彈引發的二噁英恐懼,緣於過去大半年警方大規模發射了16,000個催淚彈;加上有前綫記者聲稱患上疑由二噁英引發的氯痤瘡,有關臉書帖文被轉發8,300餘次,引起極大回響。二噁英被稱為「世紀之毒」,這片由催淚彈散發的陰霾,在我城揮之不去。大家都想知道催淚彈會否產生二噁英,三番四次向政府追問催淚彈的化學成分及燃燒溫度等資料,換來的不是真相,而是激發恐懼的顧左右而言他。譬如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開始時說「(對成分)了解有限」,後來又辯稱公開成分「會影響行動部署」,非常難看。
 
既然政府對公眾的憂慮無動於衷,綠惜地球決定到位於「放題區」的一所小學抽取校園土壤,檢測二噁英和山埃濃度,結果顯示,兩者均沒有超出環保署的安全標準,連同早前香港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相近的土壤檢測結果,公眾應暫可釋除疑慮。當然,沒有二噁英不代表沒有其他有害物質,政府和警方始終欠公眾一個交代。
 
搶口罩廁紙 浪費城市生產力
 
在此想說,恐懼能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但恐懼帶來的破壞力也很驚人,隨時比壞事情本身更甚。在催淚彈事件中,當局明明可以發放具體信息及數據,甚至主動監測污染為公眾解惑,卻一再迴避,反而成為製造恐慌的始作俑者。遺憾的是,香港政府這大半年來不斷創造恐懼,令我城付出沉重代價。這陣子的新冠肺炎,是另一例。
 
說新冠肺炎之前,先介紹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2014年發表的報告: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2014 Ebola Epidemic:Short and Medium Term Estimates for West Africa,報告指傳染病大流行造成的經濟損失,主要並非源自疾病本身,反而來自恐懼。它以2013年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病毒疫症為例,指傳言和恐慌的傳播速度比病毒還快。瀰漫的恐慌被非理性地放大,令人們不敢上班、企業停工休業、機場港口關閉,造成超乎想像的財政損失。
 
報告還舉了港人親歷的2003年沙士和2009年禽流感為例,指出症疫下的總體經濟損失,八至九成源於恐懼下的行為效應(behavioral effect)。想想近月香港人的非常生活——天天慌亂地搶口罩、搶米、搶廁紙,就知道這個城市白白浪費掉多少生產力。
 
並非說買口罩有錯,而是政府進退失據,該封不封,導致疫情擴大,眼見人心惶惶,當局對於手上的口罩存量說不出所以然,只一味官腔地回應「香港有嚴謹、行之有效、多管齊下、公開透明的制度處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難怪很多人看新聞都感到氣炸,憤怒和焦慮同時達到「爆錶」狀態。
 
穩公眾信心 推對症下藥措施
 
避免恐懼的首要對策,是信息公開,讓公眾知道風險程度,不必自己嚇自己。同是特區的澳門政府,做法有目共睹,政府有多少口罩存量、如何有效分配、如何努力張羅,確保人人買得到,守得住公眾的信心,便能遏止恐懼無限放大。
 
僅僅靠開誠布公,當然不夠,對症下藥的措施同樣重要。台灣也面對口罩供不應求的挑戰,政府果斷地全面收購市面口罩、統一發售和定價,遏止了人血饅頭式的抬價惡行,香港明顯相形見絀。台灣快速設置生產口罩工場,並且把口罩哪天推出、何時抵達賣場等資訊,圖文並茂公告天下。這一切,都是要讓公眾安心。
 
信息公開與透明度,是支撑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樑柱,遺憾是,過去大半年港府的管治荒腔走板,這些樑柱也就土崩瓦解,害得港人天天為搶購口罩和漂白水發愁。這樣的特首、這樣的管治班子,實在愧對港人。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0年2月22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