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塑膠屠刀

離香港6822公里的遙遠國度,每天都上演殺嬰慘案,那裏每五個初生兒,就有兩個早夭。我說的不是一個半個,而是一年二十萬個。
 
那個地方叫中途島,很多人知道這個太平洋環礁,是因為美日在二戰期間的慘烈戰役;沒想到多年後慘況依然,只是失去性命者並非軍人抑或人類BB,而是棲息在此、世上最大的海鳥信天翁。人和鳥,都是寶貴的生命。
 
要說這宗謀殺案,得從信天翁生兒育女的生活說起。每年有一百五十萬隻信天翁在中途島築巢產蛋,雛鳥要被照顧大概二百八十天。在大半年的BB生涯裏,父母會先把捕抓到魷魚和魚等食物吞進自己的胃,再反芻餵哺小小信天翁。這是信天翁的生物設定、千萬年來行之有效的育兒方式,卻沒想到現代BB鳥面對新挑戰:他們會同時吞下爸媽誤捕的垃圾。小生命只懂照單全收,腸胃慢慢撐滿「塑膠食物」,失去餓感,最後若非死於營養不良,便是被尖銳廢膠刺穿腸胃而夭折。科學家估算,中途島雛鳥吞下的「塑膠食物」,每年多達5公噸。
 
但「慢性」謀殺的受害者豈止雛鳥?估算島上所有信天翁幾乎無一倖免,嚴重者五成腸道空間都是塑膠。早期的研究指出,全球29%海鳥受塑膠影響,但2015年的調查發現,這個比例已上升至九成;而最新估計是,到了2050年,99%海鳥將難逃塑膠災劫。
 
有說2050年海洋塑膠會比魚多,海鳥又豈能逃離厄運?
 
說到「兇器」,剖開信天翁肚子後,發現最多的是塑膠碎片,當中較多能辨識的製品是飲品膠樽蓋、打火機和發泡膠,其餘包括牙刷、玩具、螢光棒,甚至燈泡。
 
膠樽蓋雖小,但數量大,每年總會進佔全球淨灘垃圾調查前列。2018年,調查人員總共在全球撿到一百零九萬個膠樽蓋,垃圾量排名第四。正因為細細粒,更容易被動物誤食。
 
歐盟留意到樽蓋問題,痛定思痛在2018年底通過規定,要求飲品生產商在2024年前,確保出售飲品的瓶子與蓋相連,減低野生動物遭殃的危險。這規定未必有助減少使用塑膠,卻從生態公義、動物權益出發,是德政。
 
不過飲品商不是這樣想,它們認為改良膠樽設計不如加強收集。做好收集和回收固然好,但全球塑料多不勝數,妥善回收的只有14%,多達32%流入自然環境,所以就別推搪責任了。要不是有傳媒識破和公開密函,公眾更無從知悉,原來可樂、百事、雀巢等國際飲品巨企企圖阻撓法案出台。
 
才不過幾年前,貨架上的六罐裝飲料通通套有塑膠套環,不過人們後來發現,這種包裝設計流落海洋會纏住生物,是致命武器。現在到超市看看,生產商都改用紙製包裝了,有些包裝甚至可降解,證明飲品商絕對可以放下塑膠屠刀,只看決心有多大。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0年2月6日《明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