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企綠色消費平台 須消費者鞭策

垃圾近年成為過街老鼠,作為廢塑製造大戶的寶潔、雀巢與聯合利華(Unilever)、可樂、百事等25家跨國大企業,推出名為Loop的消費平台,讓消費者網購時選用金屬、玻璃等容器,取代即棄塑料包裝,企業會回收用後的空瓶子洗淨重用;計劃5月率先在紐約和巴黎推出。
 
網購提供重用容器 回收清洗
 
這項行動由全球消費品及食物生產龍頭發起,被傳媒形容為現代版的「配送牛奶員」(Milk Man)。60年代,歐美家家戶戶每日由Milk Man送上鮮奶,同時取回用後的空瓶子。Loop沿用類似概念,不同是,收送的不單單是牛奶瓶,還包攬了洗衣液、洗頭水、雪糕、剃刀、尿片、衞生護墊等300多款商品的包裝或配件。
 
你沒看錯,連髒尿布和女性生理用品也榜上有名,顧客會得到具隔味功能的容器,用來收集用後產品。雪糕會放進保溫效果較佳的不銹鋼器皿,至於用鈍了的刮鬍刀不必整個扔掉,只需回收刀片,減少浪費。
 
這些減廢走塑產品,定價不比傳統商品高,參與顧客只需繳付容器按金,由低至約2港元的再用汽水瓶,到370港元的尿片箱都有。
 
Loop鼓勵重用,打破現時用後即棄、商家不用為自家製廢品負責的營商模式,其實跟按樽一樣邏輯,即是並非新事物——既然如此,為何這些大企業等到今時今日,才忽然良心發現?
 
塑料垃圾危機,主要源於即棄包裝氾濫。過去一年在全球各地進行的廢塑品牌調查,發現禍首中的十居其九,都是Loop項目中的巨企。所以,與其說企業良心發現,不如說在環保壓力下,這些行業領頭羊為免商譽受損,不得不有所行動。
 
覷準綠色客戶 測試財源指標
 
重用包裝,意味企業必須承擔廢品處理,過去不這樣做,就是要迴避這方面的財政負擔。做一個飲品膠樽不過花幾分錢,可以想像,回收清洗和物流等開支,遠比製作膠樽多。正面來看,企業是看到一群潛在的綠色客戶,想透過計劃測試市場反應。一如有份參與的企業所言,項目的評估重點並非對財政開支的影響,而是有多少消費者願意採用。說穿了,後者是另一個財源指標。
 
雀巢和聯合利華不諱言Loop只是試驗計劃,一年後會否持續,仍是未知數。
 
這項目近日贏盡傳媒鎂光燈,但提醒各位掌聲別拍的太響。一來,加入試驗的產品數量相當有限,用來對付廢塑挑戰的話,可說微不足道;二來,也是更重要的,若一年後市場反應不佳,這些企業會否大條道理地鑽回大量生產、大量棄置的不可持續老路?
 
必須壯大具綠惜意識的消費力量,才能對生產商持續監督、持續鞭策。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9年2月9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