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全球塑膠災難的戰爭,上周打了一場關鍵的仗;戰場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戰綫卻蔓延全球。
9月14日,議會就塑料議題投票通過多項重要議決:1)要求在2020年前,禁止在化粧品、個人護理產品、洗潔精等產品中使用微塑膠;2)禁止使用餐具、氣球棒等即棄塑料用品;3)表明「氧化式可分解塑膠」(oxo-degradable plastics)等聲稱可降解的塑料,無助阻止塑料污染,更不應成為繼續使用即棄塑料的藉口;4)限制塑料製品使用有害物質,以免影響回收質量。若果以上建議在10月獲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通過,將正式成為具強制性的歐盟指令。
歐盟減塑大計 額外創20萬崗位
年初,歐盟曾拋出大膽目標:在2030年前,確保境內所有塑膠包裝皆屬可回收材質(recyclable),而任何包裝材料的回收率至少達到55%。上周的議決正是按以上目標訂下的立法進程。
過去數年,歐盟一直是全球塑料革命的火車頭,把廢物管理的思路從傳統「搖籃到墳墓」的模式(即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棄置),提升至「從搖籃到搖籃」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就是說,打從「生產」環節開始,製造商便必須考量產品是否方便重用、維修、甚至回收,以減少最終的棄置。
歐盟推動減塑大計,當然不全然基於搞環保、做好事。實際點說,塑膠生意也是大茶飯,2015年行業產值便高達3,400億歐元,足以養活當地150萬的勞動力。倘若2030的目標得以落實,將可以為分揀及回收產業,額外創造20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拒收洋垃圾 加速歐改革
要做到塑料不含化學毒物、方便回收再用,技術水平必須大幅提升,而且產業必須配套到位。看得通透的話,歐盟是要制定一套領先全球的塑料貿易準則,築起高高的綠色貿易壁壘,維持競爭優勢。其他國家要打入歐盟市場,必須符合相關的環保要求,等同推動全球塑料產業升級。歐盟過去推出廢電子及電器產品的系列環保指令包括WEEE、RoHS及EuP,禁止不符合規範的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就是明證。
從環保角度出發,廢塑料中以塑料包裝佔量最大,可是能被再利用的廢塑料包裝只得5%,其餘都是用完即棄的「短命膠」。曾經,中國是全球大量短命膠的終點站,可是自內地今年禁止進口「洋垃圾」,此路不通,反而加速歐盟發展回收產業的決心,爭取自己塑料自己解決。
減石化燃料也減碳 一石二鳥
同樣重要的是,塑料是石化燃料副產品,需索更多塑料,如同依賴更多石化燃料,釋放更多溫室氣體。而做好回收及循環再造廢塑料,既善用資源,也能減碳,對有減排壓力的歐盟來說,無疑是一否二鳥。
相對於歐盟在減塑政策上的火車頭角色,香港政府頂多是個乘客;就是慣於循規蹈矩地等其他國家都有作為時,才會尾隨。然而,聯合國指廢塑料帶來的環境挑戰,已成為當代其中最嚴重的災難,慢不得。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8年9月22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