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回收率已趕美 超英還須努力

好些年前,聽環保官員說香港廢物回收率挺不錯,再看我城2010年52%的回收數據,名列全球前列,我也引以為傲,感覺良好。
 
直至某年,傳媒踢爆高回收率,原來是把轉口的廢物量也算進去,而非貨真價實的回收成效,數據水份不輕,無法反映真象。
 
焚化轉口當回收 難反映真象
 
最近看英國環境顧問公司Eunomia的全球回收率排名報告「Recycling-who really leads the world?」,進一步提醒我們不能光看數據,更要求真。報告指出,同樣說「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不同地方的定義卻大不同。舉例說,去年社交媒體廣傳瑞典的廢物回收率高達99%,堪稱全球模範生,細看之下,始發現該國原來把焚化爐也當成回收,推高了回收率。
 
問題是,在廢物管理的倒金字塔中,回收的位階高於焚化–無論有沒有冠上「轉化為能」的包裝,兩者都混淆不得。撇除焚化的部分後,該國的回收率,連全球十大也擠不進。
 
需統一標準 借鑑成效再加鞭
 
Eunomia的報告亦顯示,我城競爭對手新加坡的回收率,聲稱超過6成,如果只按這個數據,排名全球次席,但裏頭摻進了建築廢物回收率,與一般只包攬家居及工商業廢物的做法不同。扣除這個因素後,排名跌至第十。
 
缺乏統一標準,便難以評價各地在減廢回收的表現孰優孰劣。歐盟近年鼓吹循環經濟,惟有「蘋果對蘋果」式的標準,才知道哪個國家是減廢的領頭羊,並且提煉成功要領,成為落後者的借鑑和鞭策。
 
在扣除焚化、建築廢物等因素後,Eunomia整合了都市固體廢物回收成績最好的十大排行榜,這些地區的回收率都在5成以上。報告指出,高回收率並沒有獨步單方,須依仗整全對策,舉如:清晰的政策目標及指標;提供回收基金–例如政府出資支援、或推出生產者責任法規;創造鼓勵公眾參與回收的誘因–譬如按樽制、污者自付、廢物棄置禁令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對照別人的成功經驗,便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
 
亞洲四小龍十大有名 獨缺香港
 
這份報告還有兩點值得參考:
 
第一:除了德國54%回收率做得最好,排名第三的威爾斯亦不落人後,回收率從2000年時不到9%,快馬加鞭到現在的52%,報告預示威爾斯大有可能後來居上。而威爾斯訂下2025年70%的進取回收目標,輔以推出堆填區棄置禁令和完善回收配套等措施,在在宣告只要有心減廢,成效可期;
 
第二:排行榜中,歐洲地區高佔7位,但亞洲代表也很爭氣。台灣、南韓、新加坡分佔第2、第4和第10位,意謂月亮未必一定是外國的圓。說來慚愧,以上三地均為亞洲四小龍代表,獨缺香港。
 
唯一自我安慰的是,報告指香港的回收率排名全球24位,略高於美國。雖說不完全超英,至少趕美就是了。加油。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8年2月10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