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禁淋水 回收業才能走下去

停收廢紙風波後的一個月,傳媒相約走訪廢紙回收行業,順道談行內普遍的淋水現象。鏡頭前,太多的回收業者並非淋水,而是明目張膽地把廢紙「泡水」,只為「呃秤」賺取更大利潤,毫不在意內地即將收緊的廢品入口政策。
 
有香港官員私下說,大底要內地海關抓了第一個回收商,流下「第一滴血」,才會有人見棺材流眼淚。
 
紙皮喝飽水 纖維浸壞
 
很多回收商似乎只爭朝夕,面對鏡頭也不諱言淋水:「你看全香港、九龍、新界的回收商,哪一間不淋水,就會被淘汰。」我拿起「喝飽水」的紙皮,毫不費勁便捏下一角,再一分為二,那質感就像撕開發水麵包。這樣濕瀌瀌的紙,纖維都被浸壞,必定會拖低回收再造的質量。再想像一下,這樣的貨色困在貨櫃一兩星期後,打開櫃門一刻,會湧出怎樣的臭味來?
 
沮喪間,與採訪隊遇上堅持拒淋水的街角回收舖老闆。我檢查過他擺在路邊的廢紙,頗乾身。我認真地跟對方說:「行內像你這般守規矩者實屬少數,請加油。」那日以後,偶然念掛,路過社區想要重訪這位有心的回收商,卻摸上大大的一口門釘——緊鎖的鐵閘上見到大大小小的地產招商廣告。附近的看更叔叔說:「間舖執了成個月。」
 
如果要靠淋水才能生存,這個行業注定無法持續走下去。聽說廢紙回收業痛定思痛,最近推出行內的優質標誌計劃,響應的出口商必須確保廢紙符合濕度標準,否則拒絕接收,藉此倒逼前端的街角舖和拾荒者等持份者,共同糾正行業淋水陋習。
 
利之所在,行業能否齊心不淋水,做好廢紙品質的品牌,是一大考驗。然而,更大的試煉就在當前,有傳中國明年將大幅削減5成的廢紙入口配額,即由2017年的2,800餘萬公噸減至來年的1,500萬公噸。這在在說明,香港若要守得住中國市場,便要跟北美、日本、歐洲等全球市場來個更激烈的競爭。
 
內地削入口配額 回收商堪憂
 
論廢紙質量,美國廢紙來自原生木漿,質量遠勝本地貨;論成本,北美因着直接或間接的政府補貼,成本反較香港便宜。比拼出貨價格的話,香港勢必處於捱打劣勢。如此一來,前綫拾荒者賣紙所得,恐將會從最近漸回正軌每公斤約一元的水平,大幅回落。一眾基層,又將是被打擊最甚的一群。
 
確實有「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感覺。環保署向立法會提交的《應對內地提升回收物料的進口要求》文件指出,「為符合內地最新及嚴格的進口標準,只有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3類可以回收;其他廢紙則不要放入回收箱。」這裏得指的「其他廢紙」,包括過往可以出口內地的「雜誌紙」。
 
停收雜誌紙 恐又變資源災難
 
雜誌也是紙張,為何不能回收?當局解釋,不少雜誌、圖書的封面,乃至塗上塑料塗層的內頁,都被視作雜質,倘若超過廢紙總重量的0.5%,便被視作違反內地的最新規定,不予進口。雜誌紙一旦全面停收,筆者估計每日或有額外200公噸的紙張落入堆填區,一年就是7萬公噸,又是一場資源災難。說真的,大家只要做好綠色公民,把有塗層的頁數通通撕掉,很多報刊還是可以回收的。
 
中國實施廢紙等24種洋垃圾入口禁令,將於明年生效。新政初期,動盪難免,且看下周二政府公布對應措施時,能否帶領回收產業走出陰霾。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7年12月16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