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信念辦活動

筆者所屬的團體上月尾舉行了機構首個慈善夜行籌款,遇上了今個冬天最寒冷的一日,大帽山頂錄得只有攝氏2.9度。當日早上到場準備時,山上下著冷雨,同事瑟縮著問:寒冷天氣警告生效,活動應取消嗎?

 

從前搞活動,我們多數參考颱風訊號、暴雨警告或雷暴警告,後來隨著氣候暖化,夏天越來越熱,開始要考慮酷熱天氣警告。2016年初大型寒流襲港,冰封大帽山,之後搞戶外活動又得考慮多一項─寒冷天氣。

 

取消或如期?這個「人生交叉點」經常纏繞著一眾活動搞手的腦袋,偏偏氣候變化加劇令天氣狀況越來越難掌握。

 

面對氣候變化,提高適應及應變能力是重要的一環。有經驗的搞手會充分顯示其身價,他們對路線及環境非常熟悉,也具備風險評估的知識及判斷力,這對保障參加者的安全十分重要。

 

合力採取舒緩氣候變化的行動更加刻不容緩!我們的活動就採取了低碳原則,600人雨中參加,活動完畢時竟然只產出了兩袋垃圾!連當天出席主禮的星星局長在面書中也引此為例。及後很多朋友問是如何做到,各項減廢細節不在此詳列,倒想分享幾個大原則:

 

1. 避免一次性即棄用品,鼓勵參加者自攜容器及餐具
2. 信任大部分參加者是願意支持環保的,並且自有方法配合大會的環保措施
3. 器材及用品先借後買,或選擇可重用的
4. 非必要品,就乾脆不製作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相信參加者都是真心支持慈善,希望捐款真的幫到我們,不會介意少收一份紀念品。在這信念下,你會發現很多製作和「身外物」都是非必需的。

 

說回夜行活動,當天下午雨勢陸續減退,六百人在日落時分從扶輪公園緩緩步上大帽山頂,山上乍現漂亮的雲海及雲霧仙境,代我們回報了各位參加者的綠惜行動。其實,如果能讓美景長存,少收一份紀念品或一支膠樽水,又如何?

 

OLYMPUS DIGITAL CAMERA]

 

am 730 2017年3月31日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 鄭茹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