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孟加拉禁用膠袋

「某次坐黃包車回家途中,被持刀者襲擊受傷,幸好有警員趕到,嚇退壞人;同年另一遭,也幸好有途人襄助,要不刀手便得逞。」 Shahriar Hossain博士年終收到不計其數的匿名恐嚇電郵和電話,似乎已是家常便飯。

 

殺氣騰騰,全因Hossain博士成功推動孟加拉成為全球首個禁用塑膠袋的國家—全面禁止生產、進口、行銷、販賣、展示,甚至攜帶膠袋。凡生產及入口膠袋者,重罰100萬塔卡(約10萬港元)或判監十年。法例推出後,當地315間工廠關門大吉,廠家自然懷恨在心。

 

我認真地問:「帶膠袋也要受罰?」「是的,同樣要坐牢兼罰款。」Hossain認真地答。

 

孟加拉是南亞的貧窮國度,有必要落重藥禁絕膠袋嗎?Hossain說,以首都達卡為例,950萬人每天消耗1,000萬個膠袋,當中不到15%被棄置到垃圾桶,其餘會扔到路邊、農田、水道,既堵塞排水管,而且數量多得阻礙肥料進入泥土,影響耕作。還有一樣糟糕事,是生產膠袋的工場沒啥職安防護工具,許多員工出現頭暈、呼吸道疾病,甚或皮膚癌。記者出身的Hossain,1987年便撰寫相關報導,力陳膠袋遺害,三年後更成立環保組織Environ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ESDO),捲起衣袖挨家挨戶做反膠袋的教育宣傳。

 

政府部門認同ESDO的工作,曾於90年代中期計劃禁用膠袋,但就是乏缺魄力「的」起心肝實行,直到1998年才出現轉機。

 

那一年,孟加拉爆發水災,亂扔的膠袋嚴重堵塞排水系統,三分之二國土頓成澤國。套用Hossain說法,倘若解決不了膠袋問題,孟加拉便再不宜人居。見棺材,流眼淚,政府認定要跟膠袋來個了斷,於是請ESDO當先鋒,推廣禁用膠袋,而就在這個階段,Hossain接到最多死亡恐嚇。

 

2002年,國會一致通過全面禁用的法規。法例實施當天,環保部門首長聯同150個執法人員,巡視一個個的市集、商場,凡見到違規者,絕不手軟。一輪雷厲風行下,膠袋用量急降九成。

 

過去,孟加拉人購物會用黃麻袋,但膠袋帶來的方便文化,顛覆生活,也顛覆環境質量,人均每年使用700個膠袋,再不禁絕,難有出路。「即使受到威脅,我也沒想過放棄,因為我不做,就太晚了。太太跟我說,這是有意義的事,神也會保祐我們。」

 

聽著Hossain近30年的奮鬥故事,縱使至今成效仍跌跌撞撞,但於我而言,頗感汗顏。相較於該國人均年棄置700個膠袋,香港在2005年時,卻是1,800個;當ESDO要面對基建不全、貪污嚴重、人均GDP只有3,600美元的不利條件,我城這個人均GDP高達40,000美元的國際城市,卻在減廢上,很多工作還是落於人後。

 

說到這裡,香港人情何以堪?

 

明周 2016年9月1日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朱漢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