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8

沙灘超人

(2018年8月25日)年輕律師沙哈(Afroz Shah)每日從陽台往沙灘看,盡是「塑膠、塑膠和塑膠」,有些地方堆起的廢塑膠,與成年人等高,不小心還可能被淹沒呢。

《綠惜盛事減廢實戰手冊》 推動減廢走塑 建立綠惜盛事之都

(2018年8月20日新聞稿) 香港去年舉辦超過250場跑步賽事 (包括路跑及越野賽),綠惜地球調查發現,在平均不到兩天便有一場的密集賽事中,主辦單位普遍會向參與者派發膠樽飲料,部分更會派發三種膠樽飲品,卻很少擺放回收設施。綠惜地球呼籲,「運動比賽有益身心,卻不該付上製造大量賽事垃圾的代價;而在全球減廢走塑風潮下,主辦單位和參賽者都有責任做好源頭減廢及清潔回收。」

開放回收網絡 四電一腦成美事

(2018年8月11日)俗稱「四電一腦」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制8月1日正式實施,旋即翻起不少風波,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要接連上傳媒解畫,表面是擺平,但行業間暗裏的競爭波濤才洶湧呢。

腰,別彎太低

(2018年8月9日)美國七十年代有一場席捲全國的環保活動,叫「彎腰運動」(Bend a Little)。主辦單位落重本,在全美刊登由美女彎腰執撿地上空瓶罐的廣告,並且分送「彎腰」垃圾袋給消費者。

膠備競賽

(2018年7月29日)Plastic or Planet? 這句話讓我聯想到「要錢定要命?」
總不期望藍色星球褪色成塑膠地球,但看到2050年塑料用量將突破11億噸的預測,就不敢再想下去。

大帽山蓮姐 源頭減廢好榜樣

(2018年7月28日)大帽山環保女神,我會說是蓮姐。
蓮姐是山上茶水亭的經營者,除響應「無飲管夥伴」計劃,上周起還開始提供蒸餾水斟飲設施,顧客只要自㩦水樽,便可按量付費補水,即時省下許多即棄膠樽,是源頭減廢的好榜樣。

消失的土地

(2018年7月12日)屯門有個奇山異景──菠蘿山,山上賣點並非菠蘿,而是風化後的蝕溝處處,其中20米的深谷更贏得「迷你版大峽谷」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