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續升溫 各國相煎何太急?

(2021年11月6日 評論)「如果我們無法應對氣候危機,下一代將不會原諒我們。」第26屆氣候峰會上周日於蘇格蘭格拉斯哥揭幕,主辦國英國首相約翰遜開幕致辭,呼籲各國為全球增溫控制在1.5度合作。如果氣候峰會是英國小說《哈利波特》中的「意若思鏡」,會展現照鏡者內心最強烈的慾望,觀乎目前各國減少溫室氣體甲烷的排放、停止濫伐林木的承諾等,映照出的不見得是為下一代謀求福祉,而是爭持不下的利益瓜葛。
 
減排承諾會否走數?
 
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中國、美國、印度及俄羅斯是4大排放國。要做到「淨零排放」,無非是直接減少排放,例如推動綠色能源轉型、發展碳捕捉技術,或是增加大自然固碳的能力,而4大排放國的參與,更是必不可少。
 
峰會至今看似有兩大「成就」:第一,40多個國家承諾逐步淘汰煤炭,惟幾個最大的煤炭消耗國,包括中國、印度、主要出口國澳洲,以及5分1電力來自煤炭的美國,均不在其中;逾80個國家率先承諾甲烷(若以100年的全球升溫潛力計算,甲烷比二氧化碳高34倍)在2030年前減少3成,排放大國中、俄、印、伊朗也並未參與。
 
第二,森林是大自然發揮「碳滙」(carbon sink)的重要資源,逾百個國家,包括擁有全球最大熱帶雨林的巴西,承諾在2030年底前,停止濫伐森林,以及糾正森林和土地退化。可是,擁有世界3分1熱帶森林的印尼,其環境部長簽署宣言後旋即「反枱」,表明不能以減排為由停止發展。根據路透社報道,印尼正尋求擴大其鎳和電動車產業,意味需要更多土地。
 
各國會否走數言之尚早,但歷史是時代的測謊機。2014年,41個國家、逾20個地區,在紐約聯合國峰會簽署「紐約森林宣言」,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熱帶森林砍伐量減半;5年後,智庫「氣候焦點」(Climate Focus)揭發,全球森林砍伐量在4年間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按年增加近4成,當中9成是熱帶森林。
 
全球實現「淨零排放」,發展綠色能源是必然選項。然而,近月再生能源發電不穩、疫情後經濟復甦以致用電大增等,令歐亞出現能源危機,除了轉向增加耗用煤、石油及天然氣,自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後一度被民眾摒棄的核電,似乎也有反撲之勢。十幾位來自歐洲各地、包括與核電行業相關的工會領袖,近日去信氣候峰會,促請各國考慮發展核電。
 
核電反撲變綠能 惹爭議
 
這種反撲以法國為首,其7成電力來自核電,被金融時報形容為歐洲核電的「堡壘」。總統馬克龍近日宣布,將增建6個小型模組化反應堆(small modular reactors,SMRs),英國視之為先進的綠色技術,聲稱是可快速興建、價廉、風險較低的核電站;中國亦計劃興建逾150個核反應堆,多於全球過去35年興建的總量。
 
不過,切爾諾貝爾及福島核災已證明,核災及核廢料洩漏一旦發生,即不可逆轉,將核電視為綠色能源的提議,仍然充滿爭議。
 
氣候危機如何嚴峻,你知、我知、大家都知。目前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已增加攝氏1.2度,要控制在1.5度內,幾近無望。如此下去,極端天氣如洪災、颱風、乾旱等將愈趨頻密,全人類當災,落後地區更是首當其衝,屆時想必所有人也能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背後的意思。
 
 
劉兆朗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
2021年10月16日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