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 為政者當未雨綢繆

(2021年01月23日 評論)移居台灣快一年,近期遇上「霸王級」寒流,為陽明山和太平山等高地帶來久違了的雪景,吸引大批賞雪人歡天喜地冒寒上山。然而溫度驟降,有人歡喜有人愁,台灣從北到南,據報都有民眾抵禦不了低溫,死亡人數保守估算超過180人。
 
台遇「霸王級」寒流 無暖氣難安枕
 
我住的台北市區,氣溫曾經跌至攝氏6度,跟鑽進雪櫃裏沒差多少,夜間要不是有暖氣,實難安枕。不過,並非所有家庭都有暖爐,露宿者等基層的境況更教人憂心。據台灣傳媒報道,當地因不敵寒流而身故者,以慢性病老弱為主,但也不乏少年和青壯。
 
極寒下,想到一個熱烘烘的夏天。2003年歐洲遇上自1540年以來最熱的夏天,重災區是法國。以巴黎為例,熱浪壓境,把夏日22℃至25℃的平均溫度,一下子推高10度以上,8月裏更有9天達到35℃以上的高溫,令本來不流行安裝冷氣空調的浪漫之都,一下子變大焗爐;法國南部更糟糕,卡龐特拉(Carpentras)錄得全國最高44.1℃的高溫。那次熱浪在法國奪去14,000多條人命,當中大部分是長者;至於全歐洲的死亡人數,據學者統計超過7萬。
 
法國熱浪料趨頻 「熱死人」成真
 
說這些不只是話當年,更重要是回看今天,因為那些成為「歷史新高」的高溫紀錄,才熬不了多久,便又被打破了。2019年,法國經歷了另一場更嚴峻的熱浪,新紀錄是45.9℃。法國氣象部門預測,酷熱來襲的次數,將在2050年前增加兩倍。大家掛在嘴邊的「熱死人」,原來不僅是說說而已,還是殺傷力大、而且近在咫尺的殺戮進行式。
 
這在在提醒,在全球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絕對可以殺人類一個措手不及。回看香港,記得2017年颱風「天鴿」前夕嗎?那天傍晚,香港錄得36.6℃高溫,又因為左鄰右里都大開冷氣,拼命向彼此噴出熱風,令城市溫度逼近40℃。一個人的體溫升上40℃就叫發高燒,要趕快送到急症室診治;那麼,住劏房的低下階層怎麼辦?天天頂着大太陽,在戶外工作的工人怎麼辦?地球發高燒,我們又可以怎麼辦……?
 
說回寒流,其實有迹可尋。據台灣報載,油商的鼻子最靈,早就嗅到冬天供暖的商機,數月前已經變身忙碌的小螞蟻,努力搜尋氣源、租賃槽船,和調度船期等。果然,冬天一到,大家搶着要天然氣,造成的供需失衡令氣價飛漲4成,早着先機的油商,當然省下一筆。對投資者來說,受保暖衣物需求大增刺激的紡織股,和對抗流感來襲的生物科技醫藥股,都是行情看俏的寒流概念股。
 
投資我「識條鐵」,但既然商家都懂得超前部署,為政者也該未雨綢繆,為節能減碳、應對氣候變化做好準備。
 
香港傳媒日前報道,石鼓洲焚化爐延至2025年才能投入服務。大家未必知道,工程延宕,與颱風「山竹」吹毀填海基建有關。以此為鑑,在極端天氣頻繁出現下,我們經歷過「天鴿」、「山竹」的蹂躪,還不夠嗎?對明日大嶼如此高碳的大型填海項目,就免了,別要在對抗氣候變化上再添亂子。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1年01月23日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