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禁廢紙進口 港業界做好準備?

(2020年12月12日 評論)一直以來,香港的廢紙處理,9成以上依賴出口,絕大部分輸出中國。然而,中國政府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也就是大半個月後),將全面禁止廢紙等廢品進口,違者非但要退運貨物,還須負上刑責。2017年,香港曾因內地收緊進口政策,觸發市面停收廢紙潮,這次市場衝擊規模更大,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有廢紙出口商對筆者表示,已收到香港環保署通知,明年起暫時無法向內地出貨。另有出口商指出,現時香港每月廢紙量約4萬噸,9成以上出口中國,但過了這個星期,今年的進口配額也告用完,再收到廢紙也只能暫存。這位業者透露,有行家提議罷工、罷收,向政府施壓,但更多忙着聯繫泰國、越南、台灣、南韓等亞洲市場,另覓出路。
 
疫下一櫃難求 運費大增
 
另覓出路也不見得是坦途。疫症封城、加上貨運旺季,近日貨櫃一櫃難求。全球最大貨櫃船運經營者及貨櫃船供應商馬士基(MAERSK)發出通告,指疫情「對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及供應鏈運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及挑戰」。所謂的影響及挑戰,指的是市場上缺吉櫃可用、需要面對更長的檢疫檢驗天數、船運脫班延期等,簡而言之,就是運費大增。
 
有廢紙出口業者直言,即使搶到貨櫃,運費也急升一倍,大大攤薄利潤。尤有甚者,香港廢紙還得迎上美日等地高質廢紙的競爭,出口東南亞也不見得有優勢。
 
動盪如此,要不是環保署9月推出俗稱「中央收紙」的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計劃,由公帑保證街舖回收價不少於每公斤7角,相信很多業者早就撑不下去。然而,市場失靈,靠政府插手揼水,短期支援還可以,若業界要持續依賴政府輸血,欠缺「自我造血」的機能,亦非長遠對策,對廣大納稅人也不公道。故此,盡早落實廢物收費,讓污者承擔處理責任,增加回收誘因,至關重要。
 
需提醒的是,政府補助計劃的另一目的,是提升行業水平,希望扭轉淋水、呃秤等陋習;但經營環境艱難,不少業者為圖利,淋水情況故態復萌,政府務必認真監管,勿「隻眼開隻眼閉」,錯失改正的機會。
 
「港紙」變「國紙」? 未知之數
 
廢紙出口商早洞悉中國政府停收廢紙的打算,一直爭取容許香港廢紙以某種名目進口內地,成事則能穩定出口量,避開外國貨的競爭;若然成功爭取,則「港紙」變「國紙」(內地廢紙),收購價水漲船高,可以激活整個產業。只是,這究竟屬長遠計劃,抑或短期過渡安排?是悉數吸納我城廢紙,還是限量接收?這些仍是未知之數。港府至今尚未公布內地接收香港廢紙的計劃,意味着未必能在明年之前復收廢紙,不能「無縫交接」。這不禁令業界憂心,如意算盤打得響嗎?
 
事事靠北大人,不如自己爭氣。政府在屯門環保園批出造紙廠合約,預計2023年投產,處理全港約3成廢紙,奈何承辦商爛尾,當局正打算收回土地。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告,將於2021年上半年招標,在環保園另設紙漿生產設施,期望2024年或之前運作。
 
港府的廢紙政策跌跌撞撞,回收率恐怕仍要經歷以年計的低蕩期,也就是說,遭棄置到堆填區的廢紙量,勢將高踞不下。而我預估,政府即將公布的減廢成績單《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去年全年的廢紙棄置量將首度突破100萬公噸。
 
但願我錯。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0年12月12日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