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膠雨


 
三年前的香港書展,被這書名吸引:《天空膠雨》。
 
雨水變成膠雨,對當時絕大多數人來說,頂多是寓言,但原來也是預言。
 
那一年,新聞說地球人太過「膠」生慣養,把藍星球「塑造」成「塑膠星球」,才沒幾年就「現眼報」,自作自受。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去年採集雨水樣本,原意是了解空氣中的氮污染,沒想到竟發現雨水充斥了「五顏六色」的微塑膠和纖維。最近,美國猶他州大學在大峽谷、大盆地等美國西部十一個偏遠地區,記錄到千多公噸的微膠粒散佈大地。塵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膠粒,學者推斷它們可能從陸上「起飛」,無遠弗屆地隨風飄行數百公里,還溜進大氣籠罩到大家頂上,再通過雨水落在不知哪個天涯海角。海量膠粒從天而降,絕不是一時三刻作的孽,塑膠星球也非一天建成。
 
忽發奇想,要不是人類視力、眼界有限,晚間抬頭望星,搞不好會見到微膠粒早就為牛郎織女渡出一條相聚的橋了,省得等鵲兒來搭。我,也似在說寓言。
 
馮捲雪筆下《天空膠雨》的未來寓言世界,是個瘋狂消費下垃圾塞爆海陸空間的國度,廢物充斥,失常的生物以膠為食。有個叫「矛盾國」的代表乾脆提議,既然動物都能學曉吃膠,小朋友為啥不可以?於是,「全民塑食」的荒誕時代由此起。
 
「當寓言不再荒誕」幾個字,是馮捲雪去年在我帖文下的留言。科學家新近公布另一項殘酷發現:微塑膠足以從根部滲透植物,溜進果子,然後進入孩子和大人的肚子裏。就是說,削皮再吃的防禦工事,根本抵擋不了塑膠的無孔不入。而那些紅彤彤的蔬果和紅蘿蔔,我們每咬一口,都可能同時吞下以十萬粒計的微膠粒。
 
《天空膠雨》中有塑料美食「救生圈糖不甩」、「電話聽筒熱狗」、「朱古力原子筆」;現實中,無論你喜歡也好不愛也罷,混着膠粒的蘋果、蘿蔔、五穀雜糧,一日三餐天天往大嘴巴和小嘴巴灌。是正餐。
 
當寓言成為預言,預言成為現實。問作者創作時可曾想到這個結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她覺得這已是人力改變不了的事實。不是嗎?魚蝦的腸胃都有塑膠;大部分肉食都裹上塑料包裝;清洗蔬菜時不難撿到發泡膠粒。「人類步向塑膠末日的未來,也是無可挽救的結局。因為大部分人,特別是當權或決策者,都有私慾。」馮捲雪說。
 
天降塑雨,世間再無淨土。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0年7月24日 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