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鬼作怪的「猴子臉」

圖片來源:《阿簡生物筆記》(簡志祥攝)
圖片來源:《阿簡生物筆記》(簡志祥攝)

甚少收到環保署署長的電郵,十多年前卻有一封,希望我們關注即棄筷子議題,提醒可從健康與衞生角度入手,並附上「可怕的免洗筷」為題的PPT。要勞駕署長游說環保團體留意筷子衞生,頗為罕見,一直猜測與PPT內的「猴子臉」有關。
 
那個PPT介紹了即棄筷子的生產流程,由東南亞砍伐竹子談起,經硫磺燻白或雙氧水漂白,曬乾、烘乾後送到賣場、餐廳,再之後由你、我、他拿着用餐,把食物和筷子一併送進嘴裏。
 
接下來的圖文,卻是「戲肉」。首先是折斷的竹筷,配上「竹筷子裏躲千萬隻猴子」的文案;再在斷口上來個大特寫,冒出多個猴子臉般的影象—我倒覺得更像骷髏頭。配文寫着:「當製造過程中燻蒸硫磺或淋雙氧水後,這些物質就會留在這些猴子的眼睛及鼻子裏面,等到你用筷子吃的時候,才釋放出來。」最後還提醒,亞硫酸鹽可導致呼吸困難、嘔吐、腹瀉等症狀,甚至誘發氣喘。
 
事隔多年,對一張張「猴子臉」依然印象清晰,想到要把猴子—而且是帶毒的猴子—放到嘴裏,怎嚥得下?後來才發現這圖像被發揚光大,懾服的人可多了。「(猴子臉)……原來是漂白劑與雙氧水侵蝕的凹洞」、「那是經鹽酸清潔後腐蝕纖維的現象」、「這些毒素又稱為『猴毒』」等帖文相繼湧現,連台灣的環保部門和醫院,也用相關圖文做海報,勸戒民眾勿用免洗筷。
 
然後我輾轉收到大家用力地廣傳的「毒猴子」信息。
 
問題是,亞硫酸鹽是造成「猴子臉」的原因嗎?這些化學物真會殘留在「猴子臉」的鼻孔和眼睛內?拍攝的台灣中學生物老師簡志祥發現圖片被挪用,而且錯得離譜,不得不發文澄清,指「猴子臉」不過是竹子的維管束,也就是莖部用來輸送水分和有機養料的結構,即使沒用上亞硫酸鹽也會存在。再者,唯有把筷子切斷,「猴子臉」的「臉洞」才會外露,在完好狀態下不會留住化學物,更別說在使用時釋放出來。
 
那年代,人們對假新聞沒有太強的警覺性,誤導信息被以訛傳訛、加鹽加醋地廣傳,甚至從台灣漂洋過海來到我的電郵帳戶。至於PPT由誰製作,也就無從稽考了。
 
不談對錯的話,這張圖文創作是絕佳的倡議教案:強烈的視覺影像,加上有害健康的嚇人信息,把即棄竹筷的負面印象,烙到大家的腦瓜子去。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台灣,即棄木、竹筷子尚不流行,但那時B型肝炎肆虐,引致的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成為台灣十大死因之一,人人聞B肝色變。當時醫學界未完全掌握其傳染途徑,衞生部門為保險計,高調宣傳使用即棄餐具和公筷公匙,以避免口液傳染。從此,即棄餐具等同衞生飲食這看法深入民心,從高級飯店到街邊攤販紛紛把可重用筷子換成免洗筷。時至今日,據報台灣每年用掉的即棄筷子,多達一百億雙。
 
新冠狀病毒來襲,看到香港和台灣兩地都有食肆貼出通告:「所有甜品堂食,均會以即棄用具盛載,確保衞生」、「防疫期間,本店全面使用一次性免洗餐具」,恐怕又會迎來一場即棄災難。防疫與即棄有何必然關係,我摸不透,但當一種觀念深植腦袋,要移除就難。
 
縱使「猴子臉」與亞硫酸鹽未必直接相關,但借用台灣衞生部門的提醒作結:如果即棄木或竹筷有酸味,可能是因為它使用了過量的亞硫酸鹽;帶黑灰點則是發霉;太白則有過度漂白的風險。
 
說到底,即棄絕不等同衞生,要兼具衞生、防疫、減廢之效,不如自備餐具最實際。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0年3月19日《明周文化》